货币基金自2003年引入内地,曾经历了十年的默默生长,整体规模几度起伏,直到最近4年伴随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加速,才迎来爆发式增长,发展至今年上半年末,突破5.32万亿元,在公募10万亿时代稳占半壁江山(Wind数据),背后蕴含的流动性风险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有专家指出,随着货币基金规模的逐渐增大,该类产品已成为货币市场的重要投资者之一,对债券利率市场化、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市场化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从某种程度上加速了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借鉴美国市场经验,货币基金的发展壮大与银行的创新举措推动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相辅相成的是,货币基金也分享到利率市场化的红利。来自海通证券的数据显示,美国货币基金规模在利率市场化后,从1977年的20亿美元左右,不断上升,到了1984年已经达到2335亿美元,2000年后货币基金规模更增加至1.85-2万亿美元。
与之类似,回顾中国货币基金的进化史,某种程度上也见证了我国利率市场化和国民理财理念的成熟。从1996年算起,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走过20余年,直到2013年才迎来重大突破,巧合的是,当年6月份天弘余额宝面世后,7月实现了贷款利率的完全放开。之后在余额宝的示范效应带动下,宝类货基热销和老百姓财富管理意识的觉醒,货币基金的规模发展虽有短暂回头,但总体可以说是“一骑绝尘”。
纵观内地货币基金发展史不难看出,随着货基功能和应用场景拓展,货币基金逐渐由“蓄水池”晋升为投资者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现金管理工具。
但频繁的申赎以及关键时点的巨额资金进出,也对基金公司的流动性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天相投顾分析师曾指出,流动性是货币基金的“生命”,挑选货币基金首先要看流动性,建议投资者最好选择规模较大且稳定的货币基金。
作为天弘余额宝的管理人,天弘基金独特的互联网基因及大数据优势,使其在风控管理上独树一帜。该公司在应对超3亿余额宝用户申赎行为中,积累了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专门打造了富有行业特色的“天弘风控模式”。在天弘基金看来,市场波动的“新常态”对风险经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险经理不能只是应对式地关注组合的风险指标,而是更紧密地与投研结合,观测与预判市场波动以及波动产生的风险传导,建立“预测+应对”式风控体系。
在货币基金管理过程中,天弘基金放弃以比拼收益做大规模的做法,把风险管理放在最首要的位置。其风控体系不只是简单的“应对”,还要进行“预判”,针对不同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建立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应对机制。据了解,天弘基金构建投资者申购赎回的预测模型,可实现涵盖T+0、T+1、T+30的预测,准确率高达95%以上,误差小到在1%左右。
针对货币基金流动性风险,天弘基金构建了一套涵盖资产端和负债端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并开发相应的系统辅助基金经理进行投资决策。资产端方面,天弘基金将协议存款到期、正回购到期、逆回购到期、管理费、利息、清算备付金等纳入,计算T+0的资金缺口及未来的资金流入流出分布。负债端方面,天弘基金和蚂蚁金服各有一个大数据分析团队,专门针对余额宝的申购赎回进行分析。
据余额宝基金经理王登峰介绍,利用大数据方法和云计算平台的技术手段,对海量客户数据对客户行为、业务特征进行深度分析,构建投资者申购赎回的预测模型,可实现涵盖T+0、T+1、T+30的预测。通过综合考虑资产端和负债端,评估未来一段时间的静态资金流缺口、半静态资金流缺口和动态资金流缺口,并加入试算功能,评估每一单交易对于未来时间轴上资金流缺口的影响。
此外,天弘基金也是业内率先设立首席风控官的基金公司,首席风控官直接向总经理汇报,以加强公司投资、研究、交易的风险管理。此外,天弘基金还着力完善风险管理委员会,提升决策效率及执行效率。在系统总结国际资产管理行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天弘基金坚持“系统、合理、审慎、有效、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并将培育强大的风险管理能力作为战略支柱之一,在公司投研体系、销售体系和中后台体系统一了认识,为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