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几点措施:(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建立健全内外部监督机制; (四)建立健全企业的风险评估机制。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的核心,但是,当前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从而阻碍了企业自身的持续稳健发展。
一、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
(一)财务会计信息失真严重
近年来,一些企业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部分领导擅自支取公司钱财、公款私用,导致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例如,取得或填制的原始凭证不真实或不合法,导致依据原始凭证编制的记账凭证、登记的会计账簿、出具的财务报表以及进行的一系列财务分析都不真实、可靠;没有严格遵守和切实落实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常规性的印单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的保管使用制度等。
(二)违法违纪经营,甚至存在职务犯罪
某些企业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或者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时擅自缩小经营范围,进行非法偷税漏税等操作;一些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不高、受不了金钱诱惑,挪用企业财产、私自勾结不法商贩、私开虚假发票以牟取回扣;有些领导甚至与财务人员勾结,行贿受贿、盗窃企业财产。
二、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比较薄弱
1.内部控制理论尚不够完善,没有明确给出权威的内部控制定义。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从国外接触并引入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由于主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自己独立探索的时间较短,已有的内部控制理论并不完全适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导致内部控制失效。同时,我国相关机构没有明确给出内部控制的权威定义和统一标准,主体单位各执己见,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2.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认识不足。一方面,企业的管理者没有从公司长远发展的高度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没有将企业的长远发展与管理者的个人利益进行有机结合,导致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执行不彻底。另一方面,多数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仅进行简单的日常记账和处理业务,没有充分了解企业的基本业务,造成他们在处理交易事项时的片面性;而业务部门的员工对诸如原始凭证类的会计基本要素缺乏必要了解,可能造成原始凭证传递时间的延误,两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会导致财务会计信息失真。
(二)会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不畅
会计相关准则明确指出会计人员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当前多数公司的会计部门与业务部门主要通过业务部门向会计部门单项传递原始凭证进行沟通,但是由于购销、经营性支出等业务单据上存在只填写总金额、没有填写单价、没有写明费用使用用途等问题而不利于会计人员填制记账凭证,进而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三)企业管理层控制的失效
近年来因管理层控制失效造成的企业亏损或破产事件时有发生,一些企业虽然设置了法人治理机构,但依然存在与现代企业制度不融合、不匹配的企业文化,存在不受制约而以自我意识决策运作公司,使得内部控制流于形式。企业内部管理层控制的失效是造成内部控制失效产生的根本原因,如果对企业管理层的控制管理失效,公司的整个管理控制一般也会随之失效。特别是在我国存在一股独大、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问题,在内外部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下往往导致内部控制管理失效。
(四)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机制不健全
我国企业主要通过设置风险管理部门、财务主管部门、内审部门主导内部控制工作,其中,内审部门主导的内控工作主要是对单位的业务和决策风险进行事后监督检查,由于缺乏对事前和事中的监督控制,忽视了对管理机构与制度的完善性、合理性与有效性的审查以及缺乏必要的独立性,使得内部控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财务主管部门主导的内控工作重点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与资金的运营风险,往往忽视企业的业务,造成内部控制与企业业务之间的不协调;风险管理部门主导的内控工作往往由于对企业业务和关键控制点的认识不足,从而降低了内部控制的现实可操作性。
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效果的优劣。一方面,企业领导层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从正反两个方面强化对员工职业道德的教育与培训,通过影响员工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和日常行为,增强其自我约束意识与能力,从而自觉遵守、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财经纪律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而有效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与完整,为内部控制的建设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企业要合理设置沟通顺畅、相互制约和权责明确的组织机构,董事长与总经理由不同的人担任,重大决策由董事会讨论决定,单位各个层级应开设内部控制评价部门和自律监督委员会并进行工作执行情况的评估,切实落实奖惩制度,优化企业的内部管理。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当依据自身经营规模大小、企业性质和组织管理方式等因素,在遵循全面性、适时性、谨慎性和有效性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机制,强化内部稽核制度、实物接触保管制度的执行力度,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与权力,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不断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做好基础的会计工作,并明确各账务处理的权限;约束员工按规定和程序办事,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对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定计划的员工给予相应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对不按规定办事的员工进行处罚。
(三)建立健全内外部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评估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与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科学、健全的监督机制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内部控制运行中产生的问题。一方面,企业要在组织内部建立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将其独立于财务部与人事部,并保持其监督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从而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进而为进一步改进内部制度提供建设性对策,帮助企业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和水平。另一方面,不断建立健全我国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外部监督机制,设置统一的监督标准,实现内部控制制度与外部监督机制的有机结合。
(四)建立健全企业的风险评估机制
有效地风险评估机制能最大限度地防范经营风险,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企业管理者要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评估水平,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以识别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并强化对各关键环节风险的控制;设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与检测程序,及时的进行风险的评价和科学分析以明确风险的领域和大小;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明确权责利。(作者单位:大庆油田井田生产保障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