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谭瑞岗的时候,他刚刚做完一期视频访谈节目,见面的第一个话题就是“我为什么不能当网红。”对于这么有“上进心”的老板,当然我们要谈谈这条成为“网红”之路。
曾在媒体工作多年的谭瑞岗,2006年离开经济观察报开始创业,他说:“在2006年一些有情怀的企业开始用心做有情怀的企业文化,就从做企业的内刊开始,比如soho小报,万科周刊、万通的《生活家》之类的,于是我开始为企业做出版物。”
这种为客户做内容服务的路子走了将近十年,客户也越来越多,发展非常稳健,但谭瑞岗却越来越觉得自己做的不过就是个生意,谈不上创业,他认为的创业是创新的模式+并无法准确预知的风险/收益。
内容手艺人社区
2015年,谭瑞岗成立了一个叫“开稿”的平台。开稿的定位是“全球华人内容手艺人社区”,模式也并不复杂。谭瑞岗认为那些掌握和生产内容相关技艺的人,可以被称为内容手艺人,比如,开稿目前主要的三类内容手艺人为:撰稿人、自由摄影师、商业插画师。虽然开稿定位社区,但其功能性更强,或者说,它实际是一个通过技术手段,帮助有内容营销需求的企业去匹配内容生产者的平台。
长久以来,在内容产业中,大家寻求合作的方式依旧是靠“打听”。这种相当低效率的模式更像是在路口招手打黑车,每碰到一个黑车,还得凑上去问问“师傅,去xxx么?”
开稿在做的事情更像是成为“内容手艺人”和“企业”之间对接的Uber。谭瑞岗说:“不管你是企业还是第三方营销机构,有内容需求的时候,发布需求就好了,供应端互联网化了,信息技术帮你匹配了人,客服人员帮你把控项目进度。这就是开稿做的事。”至于它是否能改变这个行业的传统模式?老谭觉得一年时间就能看清楚。
开稿平台自2015年底正式上线,目前已经聚集了600多个“手艺人”,每个月在开稿上开出的稿费超过30万,并且以每月30%的速度迅速增长。
即使开稿对于谭瑞岗来说算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创业,但这次创业的基础依然来自于他十年的内容营销生涯的经验积累,谭瑞岗更懂得企业需要怎样的内容手艺人,也懂内容手艺人如何才能匹配企业需求,而他长期接触的有内容营销需求的企业其实已经具备了企业级消费升级观念,对于优质的、个性化的内容追求及其强烈,愿意为好的内容买单,这就决定了开稿一开始的调性就是要提供有品质的高端服务。
谭瑞岗自认为多年工作积累最多的不是客户数,而是在服务客户过程中不断积累的内容手艺人资源,针对手艺人端,开稿实行的是邀请制,也就是说,社区最早入驻,被标签化、信息化处理的那一批撰稿人、插画师们,几乎是现成的。另一方面,已有的客户也可以迅速导入到社区,交易就滚动起来了,每个月的流水可以到50多万。
当然,这个速度看上去很不“互联网+”,和动辄就有每周注册用户几万的那些app相比,发展甚至显得有些缓慢,但是谭瑞岗认为相比海量大数据,反而这些严格审核的“小数据”更有美感,谭瑞岗要求团队对于每一个手艺人都深入了解,然后把一个非标准化的“人”尽量的去信息化、标准化,“不去比是否拥有了更多的数据,而去比谁对于数据的挖掘更为深刻”,因为这也直接影响了开稿的服务体验和效率,当然,深挖“小数据”也是开稿目前的技术实力可以确保实现的。
敲钟新三板
事实上,开稿的这种商业模式在业内并不少见,比如知名的服务众包平台猪八戒网,它的服务交易品类涵盖创意设计、网站建设、网络营销、文案策划、生活服务等多种行业。2011年猪八戒网获得IDG投资,2015年猪八戒网又分别获得来自重庆北部新区和赛伯乐集团的10亿元、16亿元融资。
2015年新三板火起来,谭瑞岗并没在意,从财务规范以及各方面的规范成本,都会使企业的各项成本增加很多,甚至看不到上新三板对于他这个为企业做内容服务的公司能带来什么更多的好处。但是“开稿”的启动,让谭瑞岗对与这个有着无限潜力的产品有着不一样的看法,显然,在最初就为“开稿”提供一个更为规范的治理结构,会对它未来的发展跟有好处。而且在谭瑞岗看来,从公司经营的走向看来实行股权化和资本化是一条必经之路。
上市的过程,对于谭瑞岗来说也是一波三折,新三板冷暖的转换让谭瑞岗第一次感受到资本的“世态炎凉”:“几乎一夜之间,投资方从二十几倍的市盈率给降到十倍,这也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终于,2015年底,天合新媒(北京)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新三板,“开稿”是其主营业务。
现在谭瑞岗依托开稿这个平台,开始有了很多衍生的想法和创意,比如用开稿为孵化器和一些有想法有能力的自媒体人一起孵化出来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等。显然,开稿的启动,就像是给谭瑞岗的创业之路开了一个有无限可能的窗户。
目前开稿的所有成本来源于内容营销公司,未来的不可知或许会让谭瑞岗的人生一切归零,但如果成功了,或许就创造了一个有趣的互联网公司,带着点追求,带着点冒险,“开稿”出发了。在谭瑞岗的设想中,未来的内容产生更高效,会有更多的精彩内容被创造出来,内容营销会变的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