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CFO网!

全球金融领域三大黄金证书: CFA  FRM  CQF

logo

主页 > 技术 > 移动应用 >

移动应用平台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2013-10-21 admin
 

  编者按:移动平台的重心,正从电信平台移向应用平台。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现状,那应是移动平台在向市场前沿前移。在这一背景下,分析移动应用平台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移动应用平台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移动互联网的蓝海市场已经由硬件指向了生态系统和更具个性色彩的服务领域,它所要求的还不限于开放,还有个性化、便捷化的使用,而这与人们为HTML 5打上的“炫酷”、“快速”标签不谋而合。

  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的结合,包括广东联通与腾讯,中国电信与网易的合作,如果放在国际大背景上看,代表着世界范围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大范围产业合作的现状,其中就含有这样的意味:移动平台的重心,正从电信平台移向应用平台。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现状,那应是移动平台在向市场前沿前移。在这一背景下,分析移动应用平台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产业起带动作用的大的应用平台正在形成

  微信视频或视频微信的发展,已经明显看出有异军突起并成主流的趋势,这个事实正在逐渐明朗化。它确实有当初短信、QQ那样的发展势头,一下子非常火,并且会持续火下去,这种趋势会带来连锁反应,包括对商业模式和产业格局的影响,这种影响今后会越来越明显。

  对于运营商来说微信是一种冲击,目前看到的是互联网企业起了主导作用。运营商在非常早的时候就提出了IMS——基于即时通讯的多媒体系统,也看准了这个趋势,但问题是运营商的脚步明显慢于互联网企业,如果运营商对最主要的盈利增长点抓不住,肯定会对发展有影响,等别人发展起来以后再重视就为时已晚了。现在我认为运营商仍然没有完全抓住这个机遇,或者至少在当前来看,还是运营商必须面对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战略上讲得再多,到最后临门一脚不解决都是空的,运营商现在还为时不晚,但是要抓住机遇。

  微信视频的技术特点是,既有很强的通讯能力,同时又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SNS的能力,所以在中国非常迅速地传播开来。这种传播有两个特点:通讯的传播一般是点对点,之后SNS互相联络,这和互联网的特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过去理解的互联网是一个人和一片人联系,或者一片人和一个人联系,这种点对点传输网络关系的兴起,将来会成为主要的技术潮流和趋势。在国外借助于小世界网络,或者强关系、弱关系的连接已经迅速地普及,微信视频主要靠着小世界网络类型所谓的网际网络方式迅速地普及和扩大,这会成为未来技术的热点。

  1、网页浏览器成为应用平台下一步竞争的基础

  对于运营商来说,现在也面临选择,是走软硬件一体化道路,还是完全特别激进地走向HTML 5。我感觉软硬件一体化这条路走起来会比较艰难,但 HTML 5里面也有困难,所以我相信运营商一方面会考虑采取稳健策略,另一方面又必须面向未来。过去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上,首先在技术上失分了,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是一方面,但是站错队也是很大一方面。首先要在战略上判断哪一种战略发展趋势有利于自己,目前的保守我认为是不可取的,过于激进也不可取,应该是在逐渐过渡中向前沿发展,这是我的基本判断。

  具体来看,前沿方向竞争的焦点是什么?至少在目前阶段,网页浏览器应该是下一步的焦点。我认为,将来HTML 5真正成熟后,具体花落谁家,还有谁会像苹果似的靠中间件、微件(Wedgit)就能够改朝换代、咸鱼翻身,现在还难以下定论。

  现在国内市场上UCWeb占了大概30%,苹果占了20%左右,QQ占了20%左右,将来百度也会往这方面去加强,这意味着互联网的赢家已经判断出,第一步要从这儿开始争夺。而运营商在这儿显得麻木了,直率地说,无论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联通,在这一点上都有点儿赶不上趟,也许这个问题在当前还起不了什么作用,但对5年后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到了5年之后再去动,那会完全失去战略场上的主动权。

  最佳时机我看就是2013年,如果运营商还不在这里动手,就意味着3年后会马上感觉到压力,这件事情不亚于对微信的失控。如果微信上失一次,在这儿再失一次,后边可能就被边缘化了,在核心业务上被边缘化的趋势很难阻挡。当然我说的不是管道这一部分,我是把IT和CT部分划开,其中主要谈IT、互联网部分的要点。

  网页浏览器的影响在于将来会截留收入,对运营商最大的冲击是直接打到运营商的要害上。现在运营商唯一能够自我安慰的是有庞大的用户,而HTML 5,偏偏就是要瓦解这件事的,有庞大的用户也不起作用,因为平均收入在流失。网页浏览器会使这一趋势进一步加剧,即使现在做规划也为时过晚,但是要不做就会更晚,运营商必须跟上,哪怕只占5%的市场份额也是一个玩家,否则将来连标准都没有份,最后就会被边缘化,会进一步加剧数据流量的收入流失问题,而现在我们说的智能管道策略,无论是联通的策略还是别家的策略,都将不起作用,在这个问题上已经不能起作用了,虽然他们以为会起作用,但实际是不起作用的。

  2、数据业务将成为应用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ICT对数据的理解与单纯CT不一样,CT数据是贸易数据,它把数据搬来搬去,管道相当于是公路,CT数据所做的是运输工作。搬来搬去有没有价值?有价值,运输肯定要付一定的运输费用,但是IT数据不是那么回事,IT数据相当于在运输途中,到了某一地点,停下来不运输了,开始加工了。比如说走到某个十字路口叫石家庄或济南,突然在这里形成了城市,数据在这里进行的不是贸易工作而是加工工作,数据业务的价值来自于加工。

  而现在智能管道思路在根本上有错位,认为IT数据无非是运输形成的数据,CT是搞运输的,只不过是要辨别哪个车跑得快,哪个车跑得慢,给快车多收点费,小车慢车就免费通行了。这么做将来会发现车都是大卡车,但有的车拉的东西值钱,有的车拉的东西不值钱,因为数据本身已经在车上进行加工了,价值是从加工中得到的,如果不抓住这点我认为运营商会大大失分的。

  对于移动互联网来说,从2011年就开始从贸易时代进入加工时代了,而运营商对此还缺乏清醒的认识。所以要在战略上重新认识,首先要纠正原来错误说法,即认为互联网是电信业的增值业务。这种说法相当于说加工业务是贸易业务的零头,这个观点在以前可能完全正确,因为以前是倒腾小买卖的时代,但是现在到了加工增值时代,到了深化加工时代,再有这种观点就变成小生产了,原因是数据沉淀下去后,加工增值的潜力比搬运数据明显加大了。数据经过加工以后,挣的钱要比运输多多了,思路要从数据保值向增值方向变化。

  二、服务深化是平台应用的发展方向

  1、把云计算引入服务是发展方向

  从整体商业发展方向上来看,我认为应该是向着服务深化的方向发展,移动互联网实质上是网络深化,而网络深化主要体现在服务深化上。具体到运营商,战略型的方向是什么?我认为还是得从价值的分析上来看,我对联通的策略就一直有看法,好多咨询报告都向联通传达一种信息,说联通应该向高档化方向发展,高档化对不对?我认为对,但我认为高档化应该理解为追求高附加值,而不是产品高档。这个问题如果放在千元智能机的背景下来看就清楚多了,如果把高附加值寄托在产品上,在产品打价格战时就不适合了。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系统的方法是既然运营商不拥有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自己又不能控制市场价格,经典的方案应该向服务转。因为服务在产品之上,服务不挣钱的时候,产品还可以挣钱。应该在服务上面多做文章,这是我对服务深化的理解。

  具体来说服务怎么深化,简单地靠套餐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发展,下一步应借助于云计算,把云计算引入服务应是发展方向。云计算的重要特点是自己不提供服务,而是调动别人提供服务。现在运营商服务的思路和互联网企业流行的做法都有点偏窄,他们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提供服务,这会造成服务的成本非常高。有了云计算问题就变了,先来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比如阿里巴巴,自己顶多是在淘宝商城给店主提供服务,一旦需要差异化服务、需要提供更有附加价值、可以避免打价格战的服务时,阿里巴巴推出了代运营业。代运营业是把客户拿单这件事,和所有与拿单无关的其他事分离,用阿里巴巴人说的话,一个店主后边跟着十几个服务商,但这十几个服务商都不是阿里巴巴的人,而是阿里巴巴给服务商提供工具,让他们再去为店主服务,由于服务商用的是阿里巴巴的场地、阿里巴巴的工具,所以要和阿里巴巴分成,阿里巴巴的政策是,你可以白用我的工具、我的场地,你要是赔钱了我也不跟你算账了,你要赚了钱才开始分成,这就是苹果的模式。

  我认为运营商也能找到这样的服务方式,可以调动外部力量为自己的客户提供服务,然后和他们分成,而不是和自己的营业厅分成。这方面日本运营商的模式有些启发性。日本运营商早期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当时DoCoMo也是卖手机不赚钱,他们是用服务增值方式解决的。日本运营商不是自己来做服务,而是调动别人来做,运营商只集中提供工具,由消费者自己来提供内容,比如交通事故类搭一个小平台,凡是交通事故都传到这个平台,小动物算一类,路上吵架算一类,分别都为消费者搭建平台,然后提供标准工具,使手机和内容一体化,这是DoCoMo的运营特点,这个所谓内容我们可以抽象化为某种服务。

  2、如何处理应用平台的风险控制关系

  当说到服务深化时,特指细分客户市场出现了强烈的差异化需要,而这种差异化需要是靠自己的营业厅无法解决的。对这一问题运营商都开始进入到彷徨、摸索时期,就是说看不到路,这个路指的是战略上如何处理风险和收益关系。也就是说,细分市场上的服务需求是高风险、高收益的,这是差异化的核心特征,而习惯和体制要求的是保值增值,这时候就产生了极大的矛盾,这个矛盾是整个商业模式不适应造成的,是由战略问题而不是战术问题引起的。

  在进入新型服务市场时,旧有的服务模式无法解决风险和收益之间平衡关系的问题,对此互联网企业做出了很有价值的探索。比如苹果实现了保值增值,腾讯实现了保值增值,百度实现了保值增值,他们身处高风险行业自己却不死,门道在什么地方?我认为就是进行服务深化,考虑到了服务模式战略性转型问题,建立起相应的服务机制,把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和保值增值的业务从战略上进行切割,并形成既分离又互补的关系。

  苹果通过免费地提供平台或基础设施,包括客户流,客户在这儿起作用了,实现了客户流为保值增值保驾护航的战略目的,而不是简单地着眼于从客户里面直接赚钱。以前靠基础业务就可以挣钱的时候不存在这个问题,现在基础业务慢慢不挣钱了,开始打价格战了,要靠增值业务赚钱。增值业务这一块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但是风险如何能不传导回来就变成了下一步要解决的难题。所以我建议运营商在这个时候,不要一上来就扑向具体业务,斤斤计较于一城一隅的得失,应该向互联网企业学习,先控制住自己的风险,站稳脚跟,像苹果把自己的核心资产和别人建立合作关系,给大家共用,但是要是死了不要来找我,这就是风险隔绝机制,让完全靠市场机制的人更加贴近客户。这时候消费者10 万、20万的细小生意自家就可以承受,就把运营商的风险分担了,而一旦他们赚了钱就可以考虑分账。用这种方法可以合理地把问题解决,否则这个矛盾不解决首先就迈不开步。

  3、应对“产消逆转”趋势下的应用变化

  下一步的发展会有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市场结构、关系结构型的变化,我不知道如何形容这种新现象,勉强称为市场结构,它会引起我们称之为“产销逆转”。这个趋势2013年就会开始破题,但严格说这不是2013年的热潮,可能孕育过程要到2013年或者是更远的时候,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预测“产销逆转”国际上会在2014年成熟。过去的商业模式都是B2C,商业上运营商对着消费者,运营商有什么就给消费者提供什么。将来反过来了,一切资源都是从消费者那儿开始,生产者是散乱的,绕着消费者转。原来生产者是清晰的,消费者是混沌的,现在生产者打乱了自己,但是消费者是清晰的,生产者的排列组合随时都可能不一样。

  这时再用中心化的控制方法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腾讯重组后,对市场的把握似乎不是原来的结构,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放羊一样,羊随便走,哪有草就往哪走,只要发现一大堆草,就在那儿使劲地吭哧吭哧吃,吃上10年还没等别人注意到已经成了草原的霸主了。

  这一现象是美国当前极为关注的热点,和SNS、博客类似,这种结构和以前的结构不一样,快聚快散,是网际网络小圈子套大圈子。如何对快聚快散游牧型组织进行有效的市场开发,运营商需要在商业模式上有巨大的转变,这里边会有很多商业模式的创新。虽然现在还看不清楚最终的定型是什么,但是可以看出一点,现在高度集中的组织结构肯定不行。现在运营商纷纷成立互联网公司,这其实是个好事,值得肯定,它意味着从传统的运营商体系架构里已经发育出了新结构,这个方向肯定是对的,应该给他们以更加特殊的政策。首先要解决好风险的问题,确保保值增值,然后还必须发挥运营商的领导作用,把原先分散的应用领导在运营商周围。我主张在集中式的架构之下,允许一些地方自由生长,给以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这里面有很大的失败风险,失败就失败了,但如果因此不去探索将会丧失后面所有的机遇。

  三、互联网企业来到新的门坎上

  对互联网企业来说,移动应用平台之争,到了关键点上。 各大巨头仅凭自己的资源,已不足以应对现在的局面。需要在产业内外大跨度整合资源。 因此我判断将进入一个重组期。这是当前主要问题。

  一是跨行业重组。焦点是争夺移动平台的新入口权。例如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业,通过控制支付来控制移动应用平台的新入口。这方面的新动向是,互联网企业 (如阿里巴巴)希望将平台控制权,从结算深化到清算。阿里巴巴与银联在这一点上将发生激烈的冲突。只有打破银联垄断,才能迈出移动应用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的路。运营商在这方面还较迟钝,没有看出与银联合作的后患。

  二是ICT产业内部重组。典型如腾讯、网易这类合作。这类合作的实质,是为未来的移动应用平台,提供更强有力的资源框架。互联网企业拿出市场通道,电信拿出电信资源,实现合作共赢。估计阿里巴巴将来也会与运营商合作,因为与其到新浪微博拿移动资源,不如直接找电信运营商。在互联网巨头中,对此趋势相对迟钝的是百度,可能还需要再过一年才会醒来。他醒来后,蛋糕可能都叫腾讯、阿里抢光了,可以去同网易争一争(移动资源)。

  三是互联网服务业内部重组。例如腾讯与搜狗的合作。意思是取长补短。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人工智能越来越成为核心资源,搜索技术将来会演进为语境计算的技术,谁捷足先登,谁就会占据高地。

  当然还有一块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企业级移动应用平台(包括行业应用、城市应用等),需要将来专题分析。互联网企业在这上面并没有优势。我个人认为,在这个方向上,IBM的智慧计算,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总趋势。下个月,我们会深入分析这个趋势。

  移动应用平台生态建设的三种可能

  在构建移动应用平台生态圈的过程中,依赖自身优势寻找发展方向,互联网巨头往往独辟蹊径,电信运营商仍在顺道前行。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巨头们忙于“跑马圈地”,不停地抛出各种新概念、新产品,围绕这些产品实施技术开放,完成“加冕”实现平台化,聚拢产业链上下游,以此构建移动应用平台生态系统。对于这些“巨头”来说,通过现有的资源搭建平台、招揽开发者、获得用户都不是难题,真正的难点在于拥有创新的运营平台和商业模式。

  在2013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针对移动应用分发提出了“轻应用”的概念。这是百度继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之后,在移动互联网布局中落下的又一枚棋子。

  何为轻应用?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用一句“开发者,你幸福吗?”作了说明:百度轻应用实现了中长尾应用的有效分发。于是,人们顺着这个意思将轻应用解读为91无线分发渠道的补充。然而,经过对百度轻应用的试用之后,人们又发现它并不只是分发这么简单。

  百度轻应用:移动应用平台新生态

  关于轻应用的概念,我们从百度世界大会获得如下信息:

  第一,无需下载,即搜即用。以往,开发者付出高昂成本拉动用户下载应用,每隔十天半月还要推送更新版本,一不小心就遭用户卸载。例如一款名叫“多趣”的旅游类应用,针对不同城市、不同景点有500多款应用,下载和更新成本成为横亘在开发者和用户间的高门槛。通过轻应用,搜索“上海导览”、“周庄导览”的用户需求都可以直接调入“多趣”,开发者后端的每一处更新在前端都自动呈现,无需骚扰用户。

  第二,破壳检索,智能分发。开发者开发的应用不再是信息孤岛,里面的内容都可以被索引,这跟原生应用形成明显的差别。在应用商店里,只有用户输入明确的APP名称,例如“嘀嘀打车”,这个应用才能够被分发。而现在,移动搜索中自然表达的所有与打车有关的需求,比如“我要打车”、“从国贸到雍和宫”等,都将导向开发者开发的打车类应用,大大增加应用的曝光量和使用率,从源头解决分发难题。

  第三,能够帮应用调入语音、摄像头、定位、存储等手机本地或云端的多种能力,让应用的功能更强大。以“好大夫在线”轻应用为例,开发者不仅可以设置语音交流模块,还可以调起本地摄像头帮助用户拍摄化验单或患处,从而提供和Native APP相同甚至更好的体验。

  第四,订阅推送,沉淀用户。轻应用不仅支持用户搜索时实现调用,还支持用户主动订阅。如果用户有订阅需求并添加应用,相关开发者就能够将用户沉淀下来,并对用户进行持续、精准的信息和服务推送。例如,很多视频类应用的用户有追剧的需求,百度支持用户订阅的功能,只要用户订阅了应用,每当有新剧更新,开发者都可以第一时间通知用户,增强粘性,从而与用户建立起更加稳固牢靠的关系。

  从前面两条表述中可以得知,百度轻应用完全建立在移动搜索的基础上。百度立于搜索,并且在传统搜索领域推出“框计算”来对接应用开放平台。有一种说法认为百度是大型站点的导流站,但在“框计算”推出后人们又说所有网站都成了百度的后台。不管怎样,百度通过“框计算”平衡了这种“相互利用”的关系并完成搜索生态的布局。现在,百度将这种关系移植到了移动互联网领域,而且依然通过最核心的搜索业务。百度通过搜索解决了应用商店存在的缺陷,为大部分开发者,特别是中小开发者谋取到福利,同时还让用户获得优秀的应用,迈出移动应用生态链建设积极的一步。

  通过后面两条表述又能得知,百度轻应用还是一个应用开发平台。然后,我们把百度轻应用在IOS、 Android、Windows Phone三大平台部署的可能性,百度轻应用的应用分发能力,以及百度轻应用的应用开发能力相加在一起时——一个集应用开发、分发功能于一体的跨平台移动应用生态系统诞生了!

  这不是我们的臆想,回顾一下PC平台的情形:所有的开发者、应用程序和用户分别围绕Windows、Mac和Linux三大系统,形成三个完整的生态链。随着互联网的发展,Web应用实现了跨平台运行,但它严重依赖浏览器。浏览器的性能参差不齐,支持标准不一,所以Web应用无法做到一次开发、一致体验的效果。此时,Flash在浏览器上层形成了统一平台的雏形,并最终迎来 Adobe Air的横空出世。Adobe Air帮助Web应用实现一次开发和一致体验,成为真正的跨系统Web应用平台。

  Adobe Air在PC端的发展不温不火,并且现在已经停止了对Linux的支持,但它的理念很有借鉴意义。同时,PC端与移动端又有着本质的不同。 PC端是“富应用”的天下,追求富功能和高效率,而移动端更适合“轻应用”,并且支持移动应用的HTML5已经成熟。在百度世界大会上,李明远表示百度轻应用可以提供移动广告、前向付费帮助开发者变现,“商业模式非常具有想象空间”。与Adobe Air相比,百度轻应用可谓天时地利,更有潜力发展为统一的移动应用平台。百度拥有围绕着轻应用的云生态,包括开源的APP开发框架clouda工具,还有语音云、人脸识别、图像处理等开放的云组件,甚至还有针对开发者向轻应用“迁移”的多条转换路径和方法。

  从目前看,百度轻应用平台功能丰富的应用还很少,主要是一些功能简单的WebAPP,在体验方面和Native APP有不小的差距。开发者可以通过模板拼装创建轻应用,也可以连接自己的应用来创建。不过,HTML5支持下的移动互联网被所有人都看好,百度轻应用的质量提升只是时间问题。

  百度轻应用解决应用商店的弊端,99.9%的长尾应用无法被用户看到那么另外的0.1%是?——超级APP。

  微信、UC:超级APP的A2A之梦

  所谓超级APP,是指那些拥有庞大的用户数,成为用户手机上的“装机必备”的基础应用。这些超级APP提供了开放平台,收罗不少开发者和创业团队,成为除应用市场之外的另一条推广途径。从这个角度看,承载百度轻应用的百度APP也是一个超级APP,但百度轻应用的精髓在搜索本身,而非纯粹的A2A。微信和UC才是完全的超级APP生态,一个是即时通讯工具,一个是手机浏览器,二者正朝着真正的A2A平台发展。

  UC的模式与百度轻应用有不少交叉的地方。浏览器自PC时代起就具备平台化的潜力,这一点前面已经谈过。在移动端这种优势增强,基于HTML5标准开发的Web APP在使用体验上能够向Native APP靠近,使浏览器成为重要的APP运行平台。因此,拥有4亿用户的UC看到这个时机,致力于构建一个基于超级APP平台的开发者生态。

  UC的生态建设从“UC+”开放平台战略开始,该平台由网页应用中心、插件平台以及应用书签平台三部分组成,为开发者和传统网站提供移动互联网的运营服务。UC网页应用中心是国内首个移动Web APP应用商店,目前已成长为全球用户量最大的移动Web APP应用商店,UC网页应用中心的月活跃用户已超过4700万,Web APP累积添加次数已超过1.8亿次。但是UC面临着网页技术的限制,HTML5是一个尚待完善的标准,所以Web APP真正取代Native APP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UC的对策是通过浏览器扩展插件来满足用户需求。

  UC优视总裁何小鹏最近撰文称超级APP与轻应用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实际上用这种关系来形容浏览器与轻应用更加精确,因为浏览器需要轻应用来实现具体的功能,轻应用需要浏览器平台运行。而对于微信来说,这种依赖是单向的。

  微信是超级APP的代表。最新的数据显示,微信在国内拥有4亿用户之巨,海外用户也突破1亿。基于如此庞大的用户数,微信在开放平台运营方面显得底气十足。微信5.0版本开始的游戏中心俨然一座喷发的火山,“打飞机”、“天天爱消除”等游戏红遍大江南北。人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微信作为分发平台的巨大能量。虽然目前微信还未推出“应用中心”,但在人们的想象中早已出现微信横扫应用分发市场的画面。

  对一些中小型开发者和创业团队来说,在超级APP上进行应用的推广比直接在应用商店打榜成本要低许多。微信开放平台官方主页上这样写着:“成为微信开放平台开发者,让拥有亿级用户的微信平台成为你的免费推广平台,让用户帮你口碑营销。”——一句话说到开发者的心坎里去了。

  互联网专家陈志刚在一次访谈中表示,随着APP模式陷入分发和使用两大长尾困境,微信、UC浏览器等意图建立其自有的“超级APP”平台的野心也逐渐显现,这意味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市场争夺已不限于产品层面,进入平台竞争阶段。微信的优势比较明显,因为其并不仅仅是功能性的产品,它在移动互联网的层级上,可以下探到底层,成为应用、模式、生态架构的承载基础。

  电信运营商:拥有技术和渠道两张好牌

  在平台建设方面,运营商没有被落下。中国移动拥有移动MM应用商城和相应的开发者社区,中国电信拥有天翼开放平台,中国联通重点发展WO+开放体系。相比PC时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更具先天优势。运营商拥有最贴近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平台和业务平台,能够提供应用开发和运行环境,并且在短信、通话、支付系统、LBS定位方面提供支持,这些因素对移动开发者的吸引力非常大。

  运营商的劣势在于缺乏对运营模式的创新,很难对平台发展方向进行把控,在这方面赶超互联网企业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过从运营商手里的牌来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在技术上落后于人。另外,运营商的渠道能力也非常强势,特别是他们掌控终端,可以通过定制应用来完成分发。如何理解开放的精髓,发挥好这两方面的优势,是运营商构建移动应用生态系统的关键。

  角力移动应用平台 运营商各施奇招

  在国内的市场环境中,运营商的移动应用商店在应用分发渠道中占有重要地位。运营商依托自身优势,可以寻求与众不同的突破方向。

  当下,国内应用商店的发展模式主要分为电信运营商主导、互联网企业主导和终端厂商主导三种。相比其他两种模式,运营商应用商店提倡开放合作,关注产业生态环境和产业聚集能力,并持续为开发者提供完善的服务,以规范的运营与管理、健全的收费模式和庞大的用户资源吸引开发者,成为了国内移动应用商店的支柱之一。

  中国电信天翼空间、中国联通沃商店和中国移动应用商场(Mobile Market,下文简称“移动MM”)目前均已构成将移动应用、应用开发者和消费者集合在一起的渠道体系,并且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三家运营商通过结合各自优势,担当“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角色,一方面在给使用者提供丰富、便宜的应用获取渠道,另一方面也为自己提供一种发展新用户、保持用户忠诚度、提高ARPU、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并融合互联网新商业模式的产品。

  可以说,三家运营商在争夺移动互联网重要入口的同时,也在探索一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发展之路。

  移动MM:

  玩转应用“跨界” 构建百万级平台

  “移动MM”是中国移动在3G时代搭建的增值业务平台,它就像是手机市场中的大型超市,用户可以通过“移动MM”免费下载或者购买各种自己需要的并且是确保绿色安全、无病毒的手机应用程序。其提供的服务承载着全面丰富的手机生活应用、数字商品,赢得了众多本土用户的青睐。

  据中国移动互联网基地总经理杭国强今年8月透露,移动MM商城累计下载已达15亿次,拥有上架应用17.7万个、上架歌曲127万首及上架图书24.2万册。

  在中国,智能手机用户以年轻人为主,年龄在18-34岁之间的占73%,由此可见,年轻人是中国手机应用商场的消费主力军。众所周知,国内的手机应用商场/应用市场竞争激烈,但大部分手机应用商场/应用市场不会主动面向大众进行营销。而“移动MM”则针对年轻的目标消费群体进行了大投入的营销活动——以 “MM一下,玩遍中国”为主题在中国各地开展了多场线上线下联合的营销活动。

  据悉,“MM一下,玩遍中国”从2012年11月即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活动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厦门等全国30个主要城市。

  “移动MM”式“玩”营销脉络清晰——前期线上召集,落地活动中提供手机应用现场下载体验,以体验有奖的方式吸引更多人流,并通过线上分享、晒单的形式,把活动的成果在线上进行二次传播和展示。“移动MM”借“MM一下 玩遍中国”把精彩纷呈的线上+线下活动转发为一股年轻文化的强大影响力,从而为 “移动MM”树立了年轻、活力、创新、体验性强的品牌印象。

  作为全球首个运营商主导的应用商店、全球最大的中文应用商场,“移动MM” 的另一个重要发展目标就是面向广大开发者,构建一个百万开发者的聚集平台。而从平台上线至今,“移动MM”在服务开发者方面,社区注册用户达到379万,提交应用开发者已有3.1万。在支撑产业链方面,中国移动已开放应用内计算、数据分析等21项能力,提供免费云端调试服务480万台次,以及平台开发工具、孵化应用20万个。

  数亿用户的覆盖范围、便捷统一的支付方式、丰富的渠道优势、强大的技术实力,以及来自移动梦网多年的运营经验,使“移动MM”承载着行业发展的更多责任以及开发者的更多期许。

  早在2010年,中国移动就与共青团中央共同发起了“MM百万青年创业计划”。活动旨在以中国移动开发者社区和移动MM平台为核心,打造一套基于移动互联网开展自主创业的环境和机制,帮助大学生增加就业创业锻炼并最终实现创业梦想。“来电通”作者苏志宏就借此赢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此外,移动MM还为开发者提供了从培训、开发、测试到上线的全套服务。第一批“MM百万青年创业计划”已初见成效,导航犬、航海桌面等超过10家开发者获得风投,超过100个人开发者开始公司化运作。

  电信天翼空间:

  布局企业市场 转型精品策略

  中国电信于2009年即开始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业务布局,成立天翼空间应用商店、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即时通讯、物联网8大基地。其中天翼空间应用商店作为移动互联网入口及开发者门户,被中国电信定位于其移动互联网上的内容聚合、发布及销售渠道。

  截至今年5月,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数为1.7224亿户,其中3G用户达到了8424万户。

  然而,如何真正撬动这一市场,抓住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成为摆在中国电信面前的一道迫切解决的问题。电信董事长王晓初提出“一去两化”,要求中国电信在移动互联网新机遇下做出自己的努力。

  如今的中国电信天翼空间正通过2C+2B,线上+线下,为客户提供从应用开发到分销服务,分销运营,下载等一系列整体服务,开始了自己的转型之道,而这也正诠释了运营商人的互联网之梦。

  中国电信应用商店运营中心总经理赵锦鹏8月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年会上曾公开表示,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下,作为运营商需要思考转型之道。“我们认为,转型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生存下去,一年以来,移动终端的应用数量和客户交互体验有了长足发展,但是我们也意识到,与应用开发者和第三方应用商店共同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才是转型的关键。”

  目前应用商店主要面向2C市场,而2B市场同样前景广阔。而这则成为中国电信在应用商店转型方面考虑的一个重要方向。

  据易观国际的预测数据显示,到2015年整个国内企业级应用市场规模将会达到600亿元(人民币,下同),且该市场将以每年70%的速度快速增长。但其中新型企业级移动应用公司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还不超过10家。

  在赵锦鹏看来,2B市场蕴藏巨大蓝海,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都有其各种方式的移动互联网需求。但目前开发者们能力有限,还无法完全满足。由于受制于自身规模限制、关系建立限制及单一服务能力限制,这些开发者并没有能力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因此,机会就在其中。

  正如中国电信天翼空间产业链合作总监李旦所言,移动互联网并不是大公司做了,中小企业就没有机会,对中小企业来说其实反而是很大的机会,因为2B市场很多大公司还没有做,原来的产品和服务是有商业模式的,我们需要把这些商业模式和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做一个很好的结合,反而能出一些颠覆性创新出来,或许就能找到很好的商业模式。

  转型的另一方向则是做精品。赵锦鹏解释:“首先是精品服务,或者增值服务。目前很多成熟的应用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用户群,对这些客户应当推出差异化服务,并且让这种服务真正可以接触到用户。”

  “其次是精品内容,”赵锦鹏强调。“互联网巨头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圈地运动’,然后就需要在客户身上拿到他们的增值收益,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投入了巨资,通过购买和自主版权获得优质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有很大的问题,他们基本上都是极耗流量的,能否把这些优质内容和流量结合到一起打包销售?对于我们运营商来说,就是从卖流量转向卖产品。”

  联通沃商店:

  突出大网优势 着眼移动游戏

  相比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移动应用商店的起步稍晚。然而中国联通却通过大网策略站稳了脚跟并迅速发展,如今又将目光投向了移动游戏领域。

  在国内竞争激烈的应用商店市场上要占有一席之地、要想获得用户青睐,对于运营商开发应用商店而言,优质的用户网络体验必不可少,而应用访问和下载速度则被认为是提升用户体验最为关键的因素。

  中国联通应用商店运营中心副总经理沈洲坦言,“从本质上来说,三大运营商开发应用商店的基因或者特质基本接近,对于用户来说,自然是哪家网络的速度快就选择哪家的应用商店。”而在网络速度上,沈洲则表示:“与其他两家相比,我们最大优势就是采用WCDMA网络。”

  他进一步强调,“沃商店高速的下载体验,能够给用户带来最佳感受。而中国联通由于其在3G网络方面的优势,更为用户良好的下载体验提供了带宽保证。”

  优质的服务、高速的下载环境能否带来可观的收益?对此,沈洲的回答出乎意料,“我们首要目标根本不是为了盈利。”在他看来,应用商店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运营商必须要掌握,并且承担起整合产业链的职责,应用商店有利于增强用户黏性,也是运营商资源整合的平台。中国联通会不断创新应用、内容、服务抢占移动互联网战略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新应用、内容上,中国联通将移动游戏纳入到自身发展的重点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早在2012年7月,中国联通发布沃商店游戏中心时就明确指出游戏将成为沃商店的主要战略产品。“沃商店自推出之初,其定位就是以游戏为基础业务。”联通沃商店高级产品经理苏延辉当时表示,运营平台及渠道成为游戏领域的博弈关键。而作为运营商,应充分利用其在用户、网络、渠道及增值服务方面的优势,打造自己的游戏业务平台。

  在今年6月的2013移动娱乐峰会上,中国联通应用商店运营中心总经理魏欣透露,中国联通应用商店的下载量超过了2000万次/每月,其中游戏超过了30%;从收入来看,今年1月至5月,付费用户超过500万户,每月活跃用户数在100至200万户。

  而为进一步吸引开发者、更好的服务用户,联通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提升沃商店的游戏应用量,促进沃商店盈利规模。

  首先,在开发环节,对精品游戏进行一定额度的前期开发资助。对有潜力的开发团队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在运营环节,提供游戏上线绿色通道,加快游戏审核和发布周期。提供游戏运营全方位360度指导,安排游戏专人对接。在推广环节,提供游戏上线,部分免费推广资源,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推广。提供游戏短信渠道配合推广资源,以游戏资讯/信方式推荐。在盈利环节,提供通讯账户支付权限,优化支付渠道和流程,方便玩家付费。提供运营商包月模式,优化各类游戏打包推送,促销拉动付费。

  据了解,目前的联通游戏平台是针对业内先进游戏平台开发的一个新型游戏平台产品,颇具竞争力,发展势头良好,收入每月超过几千万元的规模,已经成为沃商店主要盈利的手段。

  独立第三方应用商店的自我救赎

  独立第三方应用商店大多是成立于2009年前后的创业公司,最能体谅到中小开发者的心境,他们和中小型移动开发者同呼吸共命运。

  安卓系统的开源成就了一批第三方应用商店,越来越多的传统互联网公司加入第三方应用商店的争夺行列,他们希望以应用商店作为入口,奠定自己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地位。如果说浏览器串起了URL的世界,那应用商店便串起了APP的世界,其作为移动互联网入口的战略性地位不言而喻。

  正是由于传统互联网公司的介入使得我国第三方应用商店的提供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我国第三方应用商店的主体大致分为四类:第一,传统互联网公司的跨平台应用商店,如腾讯、百度、360等;第二,浏览器厂商的在线应用商店,如欧朋、UC等;第三,B2C购物网站的应用商店,如阿里巴巴、Amazon等;第四,独立第三方应用商店,如安卓市场、机锋市场、木蚂蚁、应用汇、优亿市场等。

  随着百度斥资19亿美元收购91,在第三方应用商店领域已经形成了腾讯、百度、360三足鼎力的局面,这无疑大大挤压了其他第三方应用商店的生存空间。而独立的第三方应用商店并不像被收编的第三方应用商店那样“背靠大树好乘凉”,它们大多是成立于2009年前后的创业公司,最能体谅到中小开发者的心境,堪称是和中小型移动开发者同呼吸共命运。

  目前的独立第三方应用商店机遇和挑战并存,就像机锋网相关负责人说的那样,“移动互联网才刚刚兴起,变化万千。对独立第三方应用商店来说,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只要定位准确,搞出特色还是会赢得用户;只要赢得用户,就离盈利又近了一步。”

  个性化服务新趋势

  如果说第三方应用商店巨头们的特点是“大流量,全覆盖”,那么独立第三方应用商店就是致力于“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在优亿市场CEO彭立峰看来, “第三方应用商店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大而全的应用商店,可以通吃天下,但是再往后发展就一定需要垂直领域细分、人群细分的商店。”

  “混乱、参差不齐”一直是第三方应用商店的代名词,而且各个商店之间同质化现象严重。反观国外的第三方应用商店,任何一家都基于自身基因及实力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应用分发的道路。Amazon App Store独一无二的测试模式,用户可以无须下载,就能直接在应用商店内进行体验,通过亲自体验来决定是否购买;AppBrian其实只是一个“皮肤”,给用户一个与官方商店不一样的视角来找应用,它全部下载请求还是要发送给官方商店的;用户在Getjar下载应用程序,市场会给用户一些金币,而用户可以用这些金币来进行内购,而不是用钱来购买其他的应用程序。

  让人感到欣喜的是,国内独立第三方应用商店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纷纷踏上了个性化服务新征程。木蚂蚁的前身是当年名噪一时的中国破解联盟,2010年底正式进入安卓领域,也延续着分享精神,将数以万计的汉化、改进后的外国经典移动游戏带到了中国玩家面前。木蚂蚁有着中国最大的游戏汉化库,由散落在民间的数百名游戏爱好者历时3年完成,并且在不断更新。未来,木蚂蚁将继续专注移动游戏领域,希望成为移动游戏的权威媒体,向玩家推荐最优质的游戏。

  目前,第三方应用商店均为B2C的形式,优亿市场希望能向C2B的方向转型。彭立峰向记者透露,优亿市场将会在今年年底推出一项全新的功能,“以前都是用户被动接受,开发者做什么,用户就用什么。我们希望未来可以实现用户发起建议进而推动开发者。”

  当第三方应用商店纷纷将目光投向个人用户时,正益无线却特立独行选择了企业级应用这片“蓝海”。正益无限自主研发的移动应用开发平台AppCan,支持跨平台移动应用开发,提供移动应用管理与运行控制云服务,实现对移动应用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和管理。

  宁当鸡头不当凤尾

  以前开发者会发愁产品无处发布,大量的第三方应用商店的出现已经让发布不再是问题了。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虽然有应用分发平台,但是只有极少数的应用能够被用户看到。由于安卓应用产品数量太过庞大,用户往往只会关注榜单上的排名靠前的APP,大量优秀的APP因此而埋没。即便是进入巨头应用商店也会面临如此境遇,而且推广费用远远高于独立第三方应用商店。

  当传统的榜单以及推荐的形式不能带给APP足够的曝光量时,应用搜索应运而生。应用汇最新版本中的“应用速递”,用户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便可看见搜索框下给出实时的 APP搜索结果,以及相应下载按钮,省去了原来点击“搜索”按钮等待结果的这一环节。

  其实,应用汇早在2011年时就进行过相关尝试,但当时的市场并不成熟,导致国内第一个全网应用搜索就此搁浅。在应用汇COO袁聪看来,现在是推广APP搜索的“黄金时期”,“搜索将是一个新的曝光机会,让那些更好的应用浮出水面。”

  在杨波看来,“与其在第一梯队里面充数,还不如来到第二梯队做领头羊。”进入巨头型应用商店需要较长的审核时间,对于初期的创业公司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很有可能最后审核通过可以上线时,公司已经破产倒闭。“我们自己也是创业公司,很理解中小型开发者的处境。初次提交APP的厂商我们需要较长时间的审核,如果公司有多次良好提交的记录,营业执照等相关手续齐全,我们会为它开通零时差通过。”杨波如是说。

  随着手机性能的提高,让重度游戏在手机端流畅运行成为了可能。这类游戏的数据包通常会达到1G甚至2G,手机下载费时费流量,而且有时候会出现数据包下载后发现不匹配的情况,这无疑给是一次糟糕的下载体验。木蚂蚁CEO杨波告诉《互联网周刊》记者,“我们可以智能判断手机型号,为用户自动匹配数据包,减少小白用户获取难度。”游戏下载完成后,在注册阶段也会损失掉一批用户,木蚂蚁提供SDK下载,通过它用户可以直接通行,帮助开发者很好地留存了用户。

  安全——移动应用平台之痛

  随着移动互联网不断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个个角落,未来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安全将成为日益严峻的问题,而它的解决离不开政府、运营商、应用平台、安全厂商、手机厂商、开发者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在人们享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愉悦与便利的同时,恶意软件、隐私窃取等移动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高达96.7%的手机用户曾不同程度的受到移动安全问题困扰。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智能手机,安全问题也成为应用平台不得不面对的老大难问题。

  移动应用平台安全形势严峻

  据CNCERT(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最新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恶意代码数量高达16万行,与前年相比,增加了25倍,而这些恶意程序主要集中在Android平台上,占总数的82.5%。“Android的开放性使得大量的恶意开发者因利益的驱动瞄准了这个巨大的市场。“据安全管家商务市场部的张金龙介绍,因各下载市场、ROM、刷机、论坛等渠道,缺少严格、完善的审核机制,又给了恶意软件巨大的生存的空间。

  在DCCI发布的《中国移动安全产业链生态发展报告》中,显示有96.7%的用户曾遭遇移动安全问题。在下载通道中,通过手机浏览器访问的网站中,有0.39%暗藏木马;在下载站中,木马占应用市场提交检测应用次数的11.8%。 安管云开放平台的上半年手机安全报告数据显示,仅2013年上半年新增病毒样本数就达到了2012年全年的1.7倍。

  有数据显示,今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将突破2.7亿台,将有近5亿的用户加入移动互联网大潮中,这也就意味着,可能遭病毒感染的手机基数会增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恶意软件的市场空间不断在增加,手机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在应用方面,据安管云开放平台检测结果显示,目前28.3%的应用软件含有广告,平均每个广告软件被植入2.66个广告平台的插件,而每个含广告软件大约有2种广告样式。广告条是目前移动端主要的广告样式,占比92.6%。基本上每条广告都能连接到外部网络,这些广告同时可能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和读取用户的手机号码。

  尽管围绕手机应用的各方都在积极努力加强防范,“但在安全防御和查杀技术进步的同时,手机病毒及恶意软件也在发展,包括其隐蔽程度、危害、反查杀手段都在不断升级。今天安全厂商改进了查杀方法,手机病毒开发者会很快做出反应,想出新的方法来规避安全软件的查杀。”张金龙表示新病毒层出不穷,安全厂商的查杀机制及引擎也需要不断改进。

  山寨应用恶意广告、插件横行

  通常,被篡改过的山寨应用中都会加入广告等恶意程序,这被认为是手机安全问题的另一发源地。因市场监管问题,以及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淡薄,山寨之风盛行于各个领域,以自由、开放著称的互联网领域自然不可避免。

  早期的山寨应用问题主要集中在吸费问题上,用户下载中招率十分高,经过安全厂商们的规整努力,用户中招几率大幅下降。目前,山寨应用安全问题主要集中于恶意广告和插件上,尽管通过签名比对的方式能将其分辨出来,但LBE安全大师总裁张勇表示,这种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山寨软件将自己伪装成一个并不存在的软件包,签名比对是难以分辨出来的。

  对于山寨应用的问题,搞趣网CEO董宇表示,这和行业生态有关,“现在关心生态圈的人太少,人人都在关心业态,关心什么样的模式可以赚更多的钱,什么样的模式可以吸引到更多的用户,什么样的模式可以把开发者收编掉成为自己的势力,不断洗流量洗用户。”而掌握大量流量的渠道平台又起了“很不好的榜样作用”,发行渠道被巨头垄断着,“行业就被扼杀了,开发者也只能去山寨抄袭,这些其实也是现在那些巨头起的头,给行业道德和价值观起到了很不好的导向。”

  各方合力积极应对安全挑战

  “目前无法彻底解决移动安全问题,”张金龙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不断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个个角落,未来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安全将成为日益严峻的问题,而它的解决离不开政府、运营商、应用平台、安全厂商、手机厂商、开发者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去年,安全管家推出了安管云开放平台,通过云-管-端,下载站-下载通道(UC浏览器)-用户常用的软件方式,力争让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具备安全防御能力,压缩手机恶意软件的生存空间。

  同时,安全管家也在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及合作,成为中国反网络病毒联盟成员(ANVA)及移动互联网白名单工作组成员,配合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ANVA推动移动互联网网络病毒的防范、治理工作,共同维护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安全。

  据Enfodesk易观智库数据监测,截止到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的手机安全累计用户在移动互联网用户中的渗透率已经达到63.4%。未来,随着Android开放平台智能终端出货量的继续增长,这一数字有望在年底突破70%。

  其实,不断增长的手机用户,除了给恶意软件制造者带来了市场,也给手机安全软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手机安全软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应用分发平台作为流通的关键环节,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据豌豆荚工程师丁吉昌介绍,他们有着严格的审核渠道,即使QQ、微信、支付宝等这类常见、实用的软件,他们会经过几道审核扫描,再经过人工扫描,确保里面没有任何恶意广告或木马等安全隐患后,才推荐上线,展现给用户。同时,他们也在积极与360、腾讯、安全管家等厂商合作,“我们遵循疑罪从无定律,只要有一家安全厂商说有问题,我们就会将其下架。”对于山寨应用,他们推出的“豌豆洗白白”,能扫描并替换掉山寨应用。

  安全问题的解决也还需从开发者上着力,市面上类似“梆梆”的专业移动应用安全服务,它能对APP进行加固保护,从而从源头上杜绝恶意篡改、注入代码或修改内存等安全隐患。

相关文章>

阅读排行

学习

文摘

会计 金融 风险 战略 技术

CopyRight © 2004-2024 CFO.CN 中国CFO网 版权所有 中国·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