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CFO网!

全球金融领域三大黄金证书: CFA  FRM  CQF

logo

主页 > 新闻 > 评论 >

政府性债务审计 国家经济运行的“预警器”

2013-09-17 admin
 

  编者按:2011年春节刚过,中南海一声令下,审计署调兵遣将,一场空前规模、堪称世界之最的审计大战打响了,这就是覆盖全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

  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出发!出发!出发!”一道道指令从审计署大楼发出……

  国家资金流向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这是审计人的责任。上到中央财政资金,下到最基层农户、最贫困地方的民生资金,都要监督。年年月月,8万审计大军身背行囊,不断地出发,不断地奔赴全国各地,人均年出差100天以上。他们的人生在路上,他们的家在梦里。他们带走的是庄严的责任、信念和人民的期待,留在身后的是亲人长久的牵挂。下面的统计数字是我在访谈中记录的:2011年,审计署驻广州特派办庄浩出差310天,济南办尚海302天,郑州办吴耀星、亢青红301天,上海办姚宇295天,沈阳办刘永涛293天,京津冀办孙志明、西安办雷亚军286天,昆明办薛春明285天,太原办汪智、哈尔滨办王宏波281天,成都办郑体纲280天,武汉办赵潜涛271天,兰州办李乐268天,长春办袁翠芳261天……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党的十八大以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成为举国上下力推新政、反腐倡廉的坚定追求。人们期待,审计成为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公共资金的“守护者”,权力运行的“紧箍咒”,反腐败的“利剑”和深化改革的“催化剂”。

  克忠职守的“捍卫者”

  财政大审计:

  推动“阳光施政”

  中国的国库数据装在财政部的核心电脑里。每年,根据中央决策和全国人大议定通过,数万亿公共资金如同长河巨涛,从财政部涌向星罗棋布的城镇乡村,为改革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再化成无数涓涓细流,流向13亿人民的家园。一年一度的财政审计,成为国家审计的法定动作和“永恒主题”。

  每年11月,上万审计大军整装出发,进驻财政部、发改委等各中央部门和全国各地的财政等政府部门,对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公共资金是否按计划投入了?花费是否合法、节约、有效?铺路架桥,盖房筑坝,通水通电,是不是真办了?农民直补,赈灾救济,社会低保,是否如数发到老百姓手中?都要深入基层、亲临现场查验。工程决算,操作规程,票据真伪,每一项每一笔都要审查清楚。在奔波与核查的路上,冬天过去了,春天过去了,审计结果如同千江万河向国家审计署汇集。

  第二年的6月,是这项审计的“结点”:一部沉甸甸的“明白账”报送国务院,审计长同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报告。以确凿的数据说明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历数国家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的年度成果,指出财政管理上的缺失和漏洞,就此提出整改意见和问责建议。年年春天花相似,岁岁审计忙不休。“春天永远是我们窗外的一幅画”,审计人感慨地说。

  2002年,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开始研究如何全面公布审计结果。时任总理朱镕基说,审计做了大量工作,结果怎么样?纠正没纠正?社会各界不了解,所以审计结果公告一定要搞。2003年春,为抗击和扑灭突袭而来的非典疫情,国家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审计署及时跟进监督,年底,向社会发布了里程碑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结果公告第一号”。自此一次次的审计结果公告震动全国,诸多阳光施政的举措接踵而来:公共资金投向哪里、所获成效、流失几何公告天下了;国家许多部委的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向全社会公开了;“预算外资金”逐步纳入“一揽子计划”管理;私设小金库和虚报冒领财政资金的现象受到有力遏制。

  跟踪审计:

  守卫在最前线

  事后审计,秋后算账,问题出现了再去查,损失已经造成。因此,从抗击非典到汶川、玉树地震救灾,从拉动国内经济的4万亿投资到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国际性活动,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到援疆、援藏资金等,开展跟踪审计成为许多重大工程审计的必要方式。

  三峡工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在正式通过国家竣工验收之前,长达17年的工期中,工程管理和资金管理是否合乎法规?总概算2039亿元的专项资金是否得到合理有效使用?需要审计部门给出权威鉴定。三峡大坝开建之初,审计署就在现场组建了150多人的三峡审计处。17年春去秋来,君住江之头,家在江之尾,一些老人退了,一些新人来了,但跟踪审计坚持不懈。2011年6月,审计署又调集上千人,进行了历时8个月的竣工财务决算草案审计。国务院三峡办负责人感慨地说:“三峡工程顺利完工,审计监督功不可没,他们坚守一线,起到了防微杜渐、防患未然的作用。”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家拨出巨额资金,全国人民慷慨解囊,国际社会积极支援,总计价值1万亿的抗震救灾资金、物资潮水般涌入灾区。这些钱能否管好用好,无疑是举国关切的焦点。震后第三天,审计署迅即组织力量奔赴灾区,先后8000多人持续跟进,对灾后重建进行了全程跟踪审计。汶川县渔子溪电站需要重建,承建方报出高达24亿元的工程概算,通过审计核减到13.5亿元……为重建27公里长的永安大道,从中央到地方共投入6亿多元。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办在审计中发现,承建方绵阳市某集团公司中途划走1.4亿元准备用于他用,审计提出整改意见当天,划出资金就全额追回……什邡市有10多万户居民领取了住房维修加固补助金,每人 2400元。这些钱是否发放到每一户人家?有没有截留和虚报冒领?审计人员跋山涉水进村入寨逐户核实。大山深处有一个偏僻村庄,3名村干部冒领了数万元。他们做梦也没想到,悄悄进村的审计人像大海捞针一样把他们查了出来。灾后重建跟踪审计项目参与者、审计署固定资产投资司处长谭志武是农家娃子出身,后来一直读到博士学位。他说,灾区重建资金是全国人民的血汗钱,我们一定要睁大眼睛。

  政府性债务审计:

  国家经济运行的“预警器”

  2011年春节刚过,中南海一声令下,审计署调兵遣将,一场空前规模、堪称世界之最的审计大战打响了,这就是覆盖全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

  要理解它的重大意义,必须从欧美债务危机说起。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突然爆发,多国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企业倒闭,股市狂泄,失业剧增。正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一个战略性决定:对1997年以来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审计。

  4万多人的审计大军呼啸而出,足迹遍布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5个计划单列市和2779个县。10余年间各地发生了多少政府债务?每笔数额是多少?是谁办理的?钱花到哪里去了?是否见了实效?“见账、见人、见物,逐笔、逐项审核”的刚性要求掷地有声,绝不允许有任何遗漏和水分。没有节假日,天天“白加黑”,最紧张的阶段不得不“排队睡觉”,很多人揣着眼药水、盯着数据库。持续3个月的激战,审计县以上政府性债务187万多笔,涉及8万个部门机构单位、6500多家融资平台公司、37万多个项目。2011年6月27日,汇总大决战打响,总部工作人员雷达、郝敬苏等数十人目不交睫奋战44小时。当第一份散发着油墨香的报告清样送到署领导手上时,很多年轻人已经趴在桌上睡着了。归家时,他们的心情好激动,觉得那条路“有一种新鲜感”。

  债务审计涵盖范围之广,涉及部门之多,追溯年代之久,参审人员之众,在中国审计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一次壮举。审计结果表明,当时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为10.72万亿元,完全在“可控范围之内”,不过审计结果也敲响了警钟,他们就如何防范债务风险向国家提出一系列重大建议。2013年,审计署又跟踪审计了18个省、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地方性债务增长变化情况,发现部分地区债务增长较快,有9个省会城市政府债务率超过100%,最高达189%。警钟再次敲响,国务院高度重视,第二次全国政府债务大审计又紧锣密鼓地跟进……

  审计监督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审计人说,“我们的工作不只是查出问题,最根本的目的是推进和完善国家治理,健全预防制度,抵御问题的发生。”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权力的“紧箍咒”

  1997年,审计机关对山东省菏泽市领导干部进行了离任审计,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对这一做法高度肯定,要求总结推广。经济责任审计由此发端,从下到上一路延伸到省部级,并逐步形成制度化和常态化,成为干部考核体系的重要组成。

  30年来,全国审计机关已完成对近50万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其中审计署组织了对215名省部级党政领导和中央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有关部门参考审计结果,对1.8万人给予免职、降职、撤职和其他处分,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8500人;一大批德才兼备、廉洁自律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2010年10月,中办下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使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涵盖了从乡科级到省部级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能不能过审计关,成为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多年来,审计机关在原来以离任审计为主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任中审计和领导干部任期内轮审制度,避免“秋后算账”,发挥审计的预防性和建设性作用。审明实际发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中国审计,既是历史的鉴证者,又是未来的创新者。

相关文章>

阅读排行

学习

文摘

会计 金融 风险 战略 技术

CopyRight © 2004-2024 CFO.CN 中国CFO网 版权所有 中国·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