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目前,审计机关主要通过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由传统审计方式向更先进的审计方式的转变,来提高审计效率。现在,从审计计划确定、审计过程控制,到审计成果汇总,再到审计档案归集,都能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施实时指挥和动态监控,审计管理和组织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如今,预决算审计能在3至5个月这样较短时间内完成。而在数年前,审计报告反映的很多项目还都是几年前的“老黄历”。相关人士透露,效率的提高得益于审计和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水平都大幅提高,不仅预算和账目等信息基本已实现电子化,而且有近一半部委的财务数据已经实现联网。其实在审计小组进驻前,审计部门通过联网方式就能提前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很多财务信息并进行审前分析。
信息化平台核查海量地方债
审计署有关人员介绍,审计机关主要通过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由传统审计方式向更先进的审计方式的转变,来提高审计效率。现在,从审计计划确定、审计过程控制,到审计成果汇总,再到审计档案归集,都能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施实时指挥和动态监控,审计管理和组织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如对各界广为关注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审计署搭建了以“统一组织项目管理软件”“项目执行管理软件”和“安全客户端应用”为核心,以腾讯通软件为辅助,以各省份信息化平台为延伸的覆盖全国的项目管理平台,3个月时间内核查三类债务数目达到187万笔,日均2万多笔,涉及37万个项目。没有多层次、多类型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完成这样庞大的工作量是无法想象的。
又如金融审计,相关人士强调,目前我国金融审计的信息化程度比较高,大大提升了审计效率和质量。审计署目前已经在多家国有银行搭建了商业银行审计数据分析平台,建立了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制定了商业银行审计数据规范,形成了“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专题研究”的工作模式,围绕中央重大经济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开展审计和审计调查,促进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紧贴宏观经济最新动态,通过综合数据分析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中央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突出审计重点,揭露重大违法问题和大要案线索,打击金融领域违法犯罪活动。
盘点近十几年的审计实践,很多隐患是靠计算机审计揭示的,很多大要案线索是靠高科技手段查实的。可以说,没有审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就不会有审计工作大有作为的今天。
近年来,审计署专门培养“四手”人才,即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强手、内部管理的行家里手。相关人士称,在重点项目的审计小组中,基本都会配备这几类人才,以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对话
审计署:将推整改自行公告制
京华时报:很多人发现审计公告反映出的问题资金,往往当期公告只透露出少部分资金和问题得到整改。审计部门对整改工作是怎样要求被审计单位的?
审计署:每一个审计项目结束后,对于审计查出的违规违纪问题,其中属于审计职权范围的,审计机关直接下达审计决定,提出处理处罚意见,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不属于审计职权范围的,审计机关出具移送处理书,移送其他部门进行处理处罚,接受移送的部门应将处理结果及时函复审计机关。
在下次审计时,审计部门都会将被审计单位上次问题的整改情况,纳入新一次审计的内容中。另外,审计部门还有针对整改情况的不定期回访。对于审计出严重问题的单位,也会作为审计部门后续抽访的重点。
京华时报:为了保障问题资金能整改到位,增加公众知情权,审计机关有何完善制度的建议?
审计署:要加大对审计查出问题的问责力度,对于拖延、推诿甚至拒不整改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纳入各级政府督办和考核内容,同时建立整改;积极推动改革,以改革的方式解决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问题,从根本上铲除滋生问题的土壤。
采取由审计机关公告整改情况的方式,对促进审计发现问题的纠正、避免负面影响有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开责任主体不明确。按照审计法等规定,整改是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公开也应由被审计单位来组织进行,审计部门则负责整改的督促和跟踪工作。从这些年实践看,被审计单位很少主动公开整改情况,也一定程度导致一些单位对整改的不到位、屡审屡犯等问题依旧存在。
近期,审计署在公告10家中央企业及3家银行的审计结果时,尝试审计署只公告审计结果,整改情况由涉及被审计单位同时公告的做法。从社会反应看,舆论对这一做法积极肯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上对整改不到位、屡审屡犯等问题的不满,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有关单位增强对整改工作的重视,增强政府公信力。下一步,将推动采取措施督促有关部门按规定主动公开整改情况,更好地回应社会关切,保证相关问题整改到位。此做法,不失为推动整改的一个有效尝试,有必要继续推广并不断改进完善,形成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