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CFO网!

全球金融领域三大黄金证书: CFA  FRM  CQF

logo

主页 > 职场 > 职场经历 >

阿里人事变动不断 来看看马云如何用人

2015-05-11 秦姗
 

没有一家大公司人事变动像阿里巴巴这么频繁。三月,刚刚宣布由张剑锋代替王煜磊接管天猫,五月,又宣布张勇代替陆兆禧接任CEO。有时,马云说应该内部轮一下岗,几十人也就轮岗了。

俞永福出任阿里妈妈总裁,也出乎很多人意料。

这种意外在于:俞永福是个“外来人口”,他掌管的UC并入阿里巴巴不过一年时间。马云将重要的高德地图业务交给他打理的时间就更短了,刚刚十个月。更重要的,阿里妈妈是存量,是现有阿里电商体系收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占阿里巴巴集团营收超过一半以上,对一家上市公司而言,阿里妈妈关乎重大。

俞永福听到马云这个建议时,颇为踌躇过。他对马云说他的担心:撇开整合高德的因素,阿里妈妈的体量还是太大,如果一时失手,对阿里巴巴的股价会造成巨大的冲击。

马云回答:我们是要从更长远的未来看这件事情。如果眼光放长远,阿里妈妈是足够大的事情,所以即使今天产生什么样的波动,我们都要接受它。在马云的规划中,阿里妈妈也将成为像支付宝一样的平台业务。

“马云都不怕,我还怕什么啊,干就干。”

UC并入阿里巴巴这一年,其实还有很多出人意料。比如俞永福进入阿里巴巴八人战略决策委员会的核心权力机构,比如高德地图的发展方向从热门的O2O转向LBS(位置服务),比如UC并没有仅仅作为阿里电商的导流工具存在,而是作为阿里移动事业群拥有更大的独立发展空间。

这其中有些马云是有意为之。俞永福的非电商业务出身正契合马云的蓝图规划,他希望俞永福能够在电商业务以外给阿里带来更多想象空间。在刚刚举办的阿里北京年会上,马云提到:阿里巴巴是梯形作战体系,电商是当前的重要业务,作为后备力量的互联网业务将在几年后成为重要支撑。

而俞永福正在成为阿里巴巴发展的重要变量。他在给阿里的决策机制带来一种新视角:如果珠峰北侧陡峭难行,南侧也许平坦开阔。

非电商人

事实上,自从阿里大量扩展非电商业务以来,内部可兹调用人才一直是困扰马云的难题。在高德的收购上,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阿里巴巴2014年2月宣布全资收购高德之后,内部就一直在物色合适的管理者。在俞永福之前,曾经考虑过两个团队,但经过仔细评估高德转型面临的挑战以及接手后面临的难度,最终否决。

在谈判收购UC的过程中,马云与俞永福也曾聊起有关高德的业务,以及从非电商角度思考的发展建议,后来正式收购完成后,高德顺理成章就由俞永福来接手。

俞永福接手高德之后,大刀阔斧的将高德的业务方向从O2O转向LBS。压力当然是极大的,一方面高德也正在经历整合的阵痛,内部人心浮动;另外一方面,O2O是当下最火爆的概念,是业界的普遍逻辑,也是阿里巴巴收购高德最重要目的,对接了订票、酒店等多重阿里巴巴业务,这种变更直接切断了流量来源,自然引发阿里内部多个相关部门的反弹。

“在战略决策委员会会议上,这个问题的争执大吗?”

“基本没有争执,反而大家会很兴奋。就是原来大家看到是赚小钱的机会,现在忽然发现能找到更大的机会了。”

高德地图的想象空间是什么?因为人人都需要出行,会产生出行服务需求以及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需求,所以LBS一定是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增量,出行服务将成为大入口。在这个入口的基础上,移动互联网的下一波创新,比如智能硬件、车联网,这些都是要以LBS作为底层业务存在。而过于商业化的O2O更多是从商户角度出发,考虑商户需求,考虑如何到达用户,这样的思路必然会降低用户体验。

俞永福在战略决策委员会中为高德地图争取了三年时间。在三年之内,高德不考虑任何商业化目标,单纯产品驱动。

但在高德内部,俞永福的改革快马加鞭。从7月正式接手高德,俞永福第一考虑不是人事,而是要求在十一之前推出“错误赔付”的营销活动。

“战斗才能更好凝聚人。”到今年4月,阿里移动事业群公布的成绩单上,高德地图的活跃用户增长超过1倍。

阿里妈妈也是在走出淘宝的背景下被交到俞永福手上的。

阿里妈妈是阿里旗下的互联网广告交易平台,影响力一直仅限于淘系内部。3月份在阿里妈妈武林大会上,时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运营官的张勇(逍遥子)表示2015年阿里妈妈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走出淘宝。“整个无线互联网的发展中,大家都看到“去中心化”的趋势。我们也认为在无线的世界里存在多样性的机会,存在用户多样性的需求,通过一个大一统的入口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太难了”

当走出淘宝成为重要方向,出身非电商的俞永福成为顺理成章的接棒者。与阿里移动旗下的浏览器,搜索等工具打通,无论对于阿里妈妈或者是后者,都是相得益彰。

如马云所言,阿里巴巴正在思考电商之外的更大布局。以UC和高德为基础的移动事业群并没有简单成为阿里电商的流量入口,反而阿里将旗下互联网业务都向移动事业群转移。

“我觉得今天的局面应该超出马云百分百的预期。马总很幸运,我也很幸运,这样大规模顺利整合,在之前是没有过的。”俞永福说。

这和马云用人有关。

自我整合

俞永福进入阿里巴巴战略决策委员会这个核心权力机构,是马云提出来的。不是当初谈判收购的条件,也不是许诺。

“有些事情是要悟的。我今天回头看这件事情的感觉是,马云真狠。”俞永福说起来,还是像高手过妙招,一脸兴奋,“他是让战略决策委员会的俞永福整合UC的俞永福。”

让不同身份的俞永福裂变然后自我整合,把公司整合中所能产生的猜疑、抱怨、指责等等负面情绪都让俞永福一个人消化完了。

UC和高德的整合,基本上要面对阿里巴巴内部四组人马,包括“首领、将军、战士和职能部门”。这中间不仅因为有部门不在一线不了解情况,还因为很多功能没有清晰界限,要横跨很多团队决策,所以过程中就会产生情绪,尤其是细微的事情显得尤其突出。

比如一个公司名字如果变更,这样的事情原来只要俞永福拍个板马上就开始执行了。可是现在“层层审批,如果用到阿里的品牌,几乎所有人都在问为什么要这样变更”。

“站在我的角度,我就会觉得这些人外行。在他们职位,不应该是让我去解释为什么,而是应该能想到如果不做这样的变更,就会遇到什么样的风险。”俞永福说,“这种情况,如果我只有一个单一身份,我会有情绪,觉得不受信任,大公司病种种想法。但你现在有了另外一层身份,这个身份就需要也提醒你换个角度看问题产生在什么样的地方。而且情绪上也知道抱怨是没用的,要把问题解决掉。”

当然另外这个身份也给他变革提供了便利。后来,俞永福做了两件事情:第一明确了移动事业群的管理模式,这个管理模式上,业务全部汇报到俞永福,考虑涉及到合并报表之类的问题虚线汇报给集团,来提高效率。第二明确职能平台职能,要首先支持业务发展,再做风险管控。

而在另外一些时候,由于不同公司之间的文化,不免还是显得过于特立独行。推崇战功文化的UC,一直都有年终奖励10台奥迪车的传统,到了2014年底,这件事情还要不要做?因为阿里是有明确的员工定级以及奖励分配,如果在阿里移动在内部这么做难免又有非议。“我后来又拍了板还得延续传统。属于集团的部分,我做到一碗水端平,但在内部,我要按照我的打法和习惯重新分配。”

俞永福还修改了很多阿里巴巴原有的工作机制,按照规定很多需要他审批的权限也下放给了业务总监。这样做不能说一点非议没有。事实上,随着阿里集团旗下越来越多的新业务展开以及越来越多的收购整合,随之而来可能产生的文化冲突已经引起阿里管理层的注意。今年年会,马云和彭蕾都提到,希望和鼓励各公司、各个部门、各个业务区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最佳管理建议

自从2009年阿里投资UC,到2014年完全收购。俞永福和马云交往颇深,他说从马云身上学到最多是管理经验,其中最重要一点是:慈不带兵,严而不酷。

“做管理者和作为个人感情上还是要区分开,有时候是作为我个人的永福,有时候是作为班长的永福。如果我们今天要带一个部队过雪山,我要是犹犹豫豫,一直思考在医院里的同志怎么办,整个队伍都过不了雪山。作为班长的永福,就该明白最重要的是组织第一梯队,体力最好的,减轻负载过雪山,老少病残在第二梯队,这其中有90%的可能,第二梯队过不了雪山。但你这么安排是负责任的决定。”

俞永福说这大段话时有点像回应外界对他的疑惑:在BAT收购最疯狂的时候,俞永福还一直宣称UC属于“非卖品”,要把UC独立上市,做成一家伟大的公司,转过身就和阿里完成了合并。

去年五一之前,谈判快落定时,俞永福在公司内部做了讲话。他给所有人分析未来的产业格局是什么样,独立走的机会是什么,挑战是什么;如果合并的机会是什么,挑战是什么,“挑战最大是能不能顺利完成整合,这是一个百分百别人持有的业务,大家要尊重游戏规则。”

“趁着五一,大家想一想。”俞永福说,他自己也想了很多,“去年的整合,作为我个人,肯定有很多遗憾,内心里想起来有想流泪的地方。但理智点分析,在这样的产业形势下,合在一起,UC的机会是更大的。”

整个谈判过程和合同条款并没有太复杂。“马云有大局观。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一条就是UC这块业务要有个时间保护期,在这段时间中,不能有外人插手。“俞永福说。“能用文字描述的部分是少部分,可能只占5%,剩下的95%里面可能有50%大家想到了,也能达成共识,但不见得适合形成文字保护。再剩下的,可能双方都没有想到的,就看双方合作中的默契和共识。”

4月,作为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俞永福交出成绩单。UC浏览器发展为全球第一大第三方移动浏览器;神马搜索活跃用户数超过1亿;高德活跃用户增长一倍。UC浏览器、高德地图、神马搜索、九游、PP助手、移动阅读平台阿里文学组成六大业务矩阵,加上阿里妈妈,这是阿里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未来,它们要依靠变量俞永福发挥出变量的能量。

相关文章>

阅读排行

学习

文摘

会计 金融 风险 战略 技术

CopyRight © 2004-2024 CFO.CN 中国CFO网 版权所有 中国·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