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评论员 胡家源 到底应该让谁来补社保缺口,这一次有了定案。4月24日,人社部表示,部分国有资产划转入社保基金启动,相关跨部工作机制已经建立,由财政部牵头,国资委等部委参与。这意味着,中断了数十年的国资补充社保基金的机制又开始发挥效力了。
有些人可能会提出质疑:经济尚处下行期,国企盈利难度加大,此时提出支援社保的计划是否会雪上加霜?的确,刚刚发布的一季度国企经营情况显示,利润下降达到9.9%,很多国企甚至经常靠变卖资产来粉饰财报,其高层也开始呼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对国企的扶持。国企是否有能力、有意愿划转部分资产来增强社保基金实力,仍要打个问号。
事实上,自1998年的第一轮国企改革结束以来,特别是国企大规模变身上市公司之后,国有股减持、转持补充社保基金的势头渐消,国有企业也迎来了难得的十年黄金发展期。当时一些观点认为,国有企业仍然面临很多困难,要发展要升级,应该花钱打造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不是用来堵社保窟窿;也有观点认为,国有企业成为上市公司之后,要为广大股东负责,不能随意拿股东的钱为国家治理买单,这不符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于是我们看到,国有企业近年来上缴红利的比例几乎是原地踏步,即使上缴了红利,其中90%以上仍然被返还给国企做技改资金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备用金,每年仅有不足200亿被补充进社保基金中。而历年来社保越来越大的缺口主要是由财政来补漏。
据统计,2013年至2015年,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财政补贴增长率分别达到17.53%、14.58%、15.34%,其中2015年预算确定的财政补贴达到9741. 75 亿元,占当年社会基金支出的四分之一,占全国财政收入的7%,已成了刚性增长。无怪乎财政部长楼继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由财政来负担养老缺口的做法是不可持续的。
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近期频繁出台养老和社保体制改革方案,比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延迟退休政策等等。尽管如此,养老金并轨还有十年过渡期,延迟退休政策也存在相当多的不确定性,远水难救近火,早日推动国有资产划归社保基金,依靠国资的力量来填补短期缺口,无疑是一个十分必要的政策可选项。
中国宪法规定,从所有制上来讲,国企属于全民资产,全体公民均是股东;而用国资来补充社保基金早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便有提及,在法理和政治上都不存在什么问题。不过,进入实操层面,可以想象的是,这必然会引发部分国企的担忧、观望甚至反对。之所以成立部际工作机制来推动国资划入社保,原因就在于这项工作开展之难、预期阻力之大。
一方面,这是涉及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先从哪些行业和企业动手,划出哪部分资产或资本,有偿还是无偿;另一方面,这也是一项极需要耐心的技术活,以什么形式划转,股权结构如何调整,会不会引发资本市场激烈变动。这些都是相关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其影响或许将远远超出社保体制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