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CFO网!

全球金融领域三大黄金证书: CFA  FRM  CQF

logo

主页 > 会计税务 > 预算 >

预算开启新时代:财税改革防治地方不适症

2013-11-25 admin
 

  编者按:财政部科研所研究员赵全厚对记者表示:“这次财税改革是自1994年以来的又一次系统性改革”。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于树一向记者分析,本次财税改革力度很大,可以和90年代的分税制相提并论。目前改革进入深水区,不论从财税改革本身而言,还是财税改革影响经济改革的程度而言,影响都是巨大的。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奠定了20年来中国财税制度的基调;20年后的今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财税改革同样波澜壮阔。

  十八届三种全会通过的用单独一部分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提出“改进预算管理制度”,重点是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施全面规范的预算公开。

  财政部科研所研究员赵全厚对记者表示:“这次财税改革是自1994年以来的又一次系统性改革”。

  “本次财税改革力度很大,可以和90年代的分税制相提并论。目前改革进入深水区,不论从财税改革本身而言,还是财税改革影响经济改革的程度而言,影响都是巨大的。”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于树一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分析道。

  《决定》明确提出,审核预算的重点由财政收支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解读道,在预算审批以支出为重点后,税收就不再是“任务”,而是“预期”,财政收入依法征收,该收多少就收多少,这是一项重大的机制变化。

  赵全厚表示,改变“定任务”的预算方式能够使财政收支更加真实地反映经济状况,有助于改善宏观调控质量。

  这一转变,意味着预算关注点实现了从下游到上游、从结果到政策的延伸,审核预算时要把预算的宏观经济影响和对政府政策目标的影响在预算编制的早期阶段就考虑到,业内人士指出。

  在从宏观调控角度分析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时,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军认为,在年度预算里,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不能完全展示出来,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改善和加强了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稳定作用,“宏观调控要求财政政策具有灵活性,有时候可以有赤字,但在一个周期内要平衡。”

  “这一提了很多年的、社会各界都在讨论的改革思路,这次终于在制度上优化了”,于树一欣慰地表示。她还强调,预期也要管理,预期要与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相一致、相对应,需大力避免超常规预期。同时,还要有效管理,整个收入和支出要匹配,不光要预计收入,还要对支出有合理预期,支出的预期要和收入相联系。

  因而,预期要科学,预算管理更需精细化。业内专家坦言,预算科学化是指未来政府预算需向三方面倾斜,除了向高端、高效、高质的“三高”产业倾斜;向低碳、节能、环保产业倾斜以外,最重要的是要向涉及老百姓利益的教育、卫生、医疗等民生方面倾斜。全面预算管理作为财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必须做到科学、透明、权威。

  此次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毕竟力度不小,而且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也不同,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有不适应性。

  于树一认为,可能会在编制方面遇到问题。改革后的预算管理对整体的预算编制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对宏观经济和财政收支同时预判,使二者不能差距过大。此外,横向的各个部门之间、纵向的各级政府之间,难免会有一定的利益勾结关系,这种利益博弈可能会影响到预算编制。

  制度蓝图已勾画完毕,关键在于有效落实。业内人士建议,预算改革不应只局限在财政部门内部技术层面的改革,而应有一套包括编制、执行的审查制度,实现预算制衡从内部制衡走向外部制衡、预算审查从形式审查走向实质审查、预算调整从程序调整走向实质调整。未来可以推行预算质询问责制度,建立人大、政协、审计部门、社会公众等多层次的预算质询、问询以及听证制度。

相关文章>

阅读排行

学习

文摘

会计 金融 风险 战略 技术

CopyRight © 2004-2024 CFO.CN 中国CFO网 版权所有 中国·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