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CFO网!

全球金融领域三大黄金证书: CFA  FRM  CQF

logo

主页 > CFO动态 >

爱财集团CFO于浩:渴望成功的人,眼中有一道光

2017-11-21 中国网
 
  8月9日18点29分46秒,交易额累计突破200亿元,米庄理财创下了新一个历史纪录。
 
  对于这个成绩,于浩并不意外。在接管米庄理财的半年里,凡是由他定下的“小目标”,总能被一一完成。
 
  从去年下半年起,消费金融站上金融市场的风口浪尖,在前一年搭上这趟“车”的米庄理财也顺势起舞。
 
  今年年初,身为爱财集团CFO的于浩“加盟”米庄理财,更是让米庄迎来发展的“爆点”。“除了要管好整个集团的钱之外,现在要参与到整个米庄板块的实际运营,在打通工作流程的同时,完成新角色的转变。”于浩说。
 
  事实上,这位对下棋、书法、网球、滑雪均有所钻研的70后,在其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一直在各种“角色”的转换中,并一路开疆辟土,渐至巅峰。
 
  打好“地基”后他感觉“时候到了”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这是一个终极命题,并困扰着人类一生。
 
  翻开于浩的履历表,除了啧啧赞叹外,在看似“任性”的职业经历背后,却是一位职场精英对自我认知的绝佳范本。
 
  2004年,毕业于浙大能源工程专业的于浩前往英国诺丁汉大学继续深造。“一路读书走来,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是相当有把握的,但也在思考自己真正想做什么、想要什么。”国外的留学经历让他对金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当时就觉得自己擅长逻辑思维,这个特点决定了我更适合从事金融行业。”
 
  离开了很酷的能源专业后,尽管是零基础开始学习金融,但正如他所描述,基于良好的学习能力,很快便考完14门相关专业课程,成功拿下在英国伦敦FTC学习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
 
  如果说改变专业彰显了于浩“掌舵”人生的魄力,那么对职业节奏的精准把握则折射出他过人的前瞻决断力。
 
  回国后,于浩的职业生涯更像是“开了挂”似的,凡是他工作过的地方,都留下了辉煌的“战绩”:2006年,于浩就职于“四大”——上海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第一年便拿下了只有5%的人能拿到的“TOP”,并连续保持多年;此后,跳槽进入光大金控(浙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后,由他“挑大梁”的三个股权基金规模均在5-6亿元,平均年化收益率在30%以上。
 
  然而,傲人的成绩并没有让他停下前进的脚步。打好了“地基”之后,于浩深刻地感觉到“时候到了”。
 
  “当时,我认为,该学的都学得差不多了,所以特别想摆脱体制的束缚,大干一番。”
 
  此时的于浩手里握着蚂蚁金服和万达金融等几张大牌,但他却再次出其不意,选择了当时相对较小的爱财集团。“蚂蚁金服、万达金融都是独角兽企业,前景可观,但大公司架构下,很难伸展拳脚。再加上,校园金融这个事特别有意义,对于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具有补充意义。”面对爱又米创始人钱志龙抛来的“橄榄枝,想要独当一面的于浩动心了。
 
  如今,回想求职经历,于浩也感到很庆幸,“刚毕业的三年里,和许多刚毕业的年轻人一样,我也一直在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但一旦想清楚后就要落地,然后再边行动边修正,这样才能不断突破自我。”
 
  告别野蛮生长在网贷合规之路上更进一步
 
  “让理财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米庄理财的宣传页、易拉宝上都能看到这个宣传语,而这个句子也逐渐成了于浩的口头语,“就像娱乐休闲一样,理财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自去年以来,网贷行业弥漫着肃杀的气氛,监管新规不断出台,另一批储备政策已经在路上,行业告别野蛮生长的“上半场”,合规发展成了“下半场”的关键词。
 
  “长期以来,米庄理财的资产端主要是消费金融资产,这类资产具有小额、分散的特点,既合法合规,又风险可控。”多年金融从业经验让于浩对风险管理保持高度敏感性。
 
  他具体介绍说,通过米庄自身的大数据风控,可对每一笔消费金融资产做贷前贷中贷后流程的管控。“针对市场上黑中介利用他们掌握的大量人群信息进行网上欺诈套现,米庄有人脸识别、活体识别技术进行把控,筛除了部分黑中介;在理财流程上,设置了防盗卡,做到同卡进出,并对用户行为数据及时跟踪分析,防止盗卡风险,真正保障用户资金的安全性。”
 
  资金存管一直以来都是网贷投资人和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也是目前平台实现合规的命门。但与此同时,近年来伪存管问题屡见不鲜,这一困扰迷惑着投资人,对此,向来追求完美的于浩又是如何做的呢?“对接银行存管是一个耗时间、耗人力、耗资金的过程,而且存管需要的接口就有1000多个,需要对每笔资产、资金进行单独匹配,只有这样才能给用户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稳定且体验良好的银行存管系统。”于浩这样说。
 
  面对这一繁琐而关键的工作,于浩自然不敢懈怠。“我们从2016年5月开始,就在和各大银行沟通协调,经过一年时间的甄选与洽谈,最终于2017年7月6、7日正式上线存管系统,完成网贷合规之路上的重要一步。”
 
  而米庄理财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发展,另一原因则是,“我们与海尔、浙江物产、银行机构、保险机构等一大批大型平台进行了深度合作。”根据于浩的设想,未来,米庄理财不仅仅是爱财集团的一个资产销售端,还将与各个领域的龙头企业合作,吸收更多元化的消费金融资产。
 
  下一张蓝图做专业的互联网大资管平台
 
  今年4月28日,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席卷杭州互金圈——米庄理财母公司爱财集团C轮融资发布会。
 
  当时,也是米庄在两周年庆之际,平台实现了业绩上的历史性突破,累计交易额达到6.05亿元。在于浩看来,这个战绩的意义远不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是他与米庄平台、团队磨合的体现。
 
  一将无用,累死千军。关于人才管理,于浩形成了浓烈的自我风格。“米庄最开始的创始团队十分具有狼性,敢闯敢拼,所以为公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当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则要在保持团队韧性的同时提升专业能力。”
 
  此时是引入新鲜血液的时机,也是考验管理能力的关键时刻。“创业团队与新鲜血液的融合十分有讲究,既不能生硬沟通,也不能一味讨好;既要让老员工感受到足够的尊重,也要保持新血液的凝聚力。”磨合过程中,于浩想过很多办法,比如说劝导老员工用合伙
 
  人的视角看问题,再比如说和团队分享自己管理时间的经验。“从这半年来的成绩看,这些方式应该说是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在这个互联网模式已经深入各个行业的时代,人才发掘已经不局限于网络技术专业出身。今年3月,米庄理财与浙江工商大学共建了首批试点实践基地,以实训为目标,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其实除了一些特殊领域,互联网企业通常对于人才没有限定专业的要求,年轻人想法多,容易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成果。我们作为企业方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加上自身也有衍生的业务需求,便跟校方共同努力,将实践基地成功落地。”于浩如是说。
 
  按照习惯,生活中,他喜欢与和自己不一样的人交往,以填补自身的不足之处;而工作上,则更愿意选择“有感觉”的人。“说到底,选员工还是靠直觉,看他的眼中有没有一道光,一种渴望成功的光。”
 
  对于身处创业大潮的弄潮儿们,于浩也提供了一些经验,“创业企业除了在产品上形成核心竞争力外,在团队管理上,一名管理者直接对接的下属控制在十人之内,才能保持一定的效率。”
 
  “从0到1,米庄理财用了两年,下一个两年,则是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构建一个专业的互联网大资管平台。”

相关文章>

阅读排行

学习

文摘

会计 金融 风险 战略 技术

CopyRight © 2004-2024 CFO.CN 中国CFO网 版权所有 中国·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