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年初,国务院公布《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实施简政放权,大幅减少行政干预,为解决企业负担问题使出了“关键一招”。但工信部的这次调查通过企业的切身感受反映出,与国务院大踏步简政放权、清费减负相比,一些地方政府落实惠企措施的进展并不快。
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于近期发布的全国企业负担调查评价报告显示,74%的被调查企业反映税收负担比较重,认为税收优惠政策完全落实的企业只占总数的35.64%,不清楚相关惠企政策的企业占比竟高达50%左右。
税收优惠政策为何如此难落实?专家分析认为,一是职能部门执行不力,二是企业自身意向不足。此外,税收优惠政策不具备长期执行的规范性,因此税负合理化更应从税制角度进行调整。
职能部门执行难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及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发展的税费政策,力度之大是历史上少有的。但近期《经济日报》报道,企业负担形式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问题大幅减少,而与行政职能挂钩的各种服务收费却层出不穷。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主任李华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对企业乱摊派的不止税务等直接与企业打交道的部门,各种职能部门都有摊派的可能。
一位加工工厂设在苏州、营销部门在上海的企业主向本报记者表示,税费压力目前是他们企业排在用工成本后的第二大难题,税费压力比往年有所增大。
今年年初,国务院公布《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实施简政放权,大幅减少行政干预,为解决企业负担问题使出了“关键一招”。但工信部的这次调查通过企业的切身感受反映出,与国务院大踏步简政放权、清费减负相比,一些地方政府落实惠企措施的进展并不快。
“税务部门的主要责任是有定位的,在经济低缓期他们面临着保收压力,同时落实企业优惠政策有些勉为其难。相关职能部门也存在着服务跟不上的状况,比如返还企业的资金延压等情况。”李华说。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3年8月份全国地方财政收入本级4366亿元,同比增长仅为6.5%。
企业未必“领情”
有分析认为,今年8月1日营改增全面扩容后,减税幅度最大的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户,平均减税幅度达40%。不过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的调研结果却显示,认为税收优惠政策完全落实的企业仅有35.64%,不清楚相关惠企政策的企业竟高达50%左右。
在实际运行中,减税效果尚有待检验。比如上海一家纳入营改增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就对本报记者表示,由于可抵扣范围不大,而名义税率提高,实际税负不降反增。
李华认为,尽管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发点很好,但实际运行要达到目标较难。比如一些税收优惠落实需要规范的会计核算、配合税务稽查等,而这些方面小企业并不情愿配合。此外,小企业对政策动向、信息掌控等方面能力偏弱,有关职能部门对小企业的关注也不够。
长三角一家物流运输业财务人员告诉本报记者,一些地区规定营改增试点企业税负增加超过一定额度可以进行补偿,但这需要有关部门查账核算,而企业很忌讳查账。所以一些企业增值税发票开少了也不愿去要求补偿,否则会增加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李华指出,企业自律性差在中国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一旦查出偷漏税,就要受到追回税款、罚款与交滞纳金三项处罚,企业觉得不值得冒这个风险去要优惠,那就会婉拒优惠政策。如果通过自己的避税措施能获得税收优惠同样的效果,而且还避免了跟有关职能部门打交道,少了可能存在的吃、拿、卡、要的麻烦,他们会选择自己应对税务问题。
减税政策承压
工信部中小企业中心主任秦志辉说,《全国企业负担调查评价报告》通过对全国2千多家中小企业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总体毛利率达19%,但平均利润率只有5.1%。
秦志辉表示,5.1%里面如果进一步扣除所得税,从企业来说,剩余的净利润就不多了,企业进行再分配或进一步投资的调配空间微乎其微。
以上信息反映了目前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对利润的影响状况,那么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还有空间吗?
李华认为,企业的负担不是单靠税收优惠政策就能解决好的,而且目前的优惠政策并非制度化的常态行为。未来要整体降低企业税收负担,需从流转税和所得税入手进行税制普调,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仅能产生局部和一时的效果。
财政部数据显示,1-8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890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697亿元,增长8.1%,比上年同期回落2.7个百分点。相对低缓的财政收入增速,将会给税制调整造成一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