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CFO网!

全球金融领域三大黄金证书: CFA  FRM  CQF

logo

主页 > CFO动态 >

应收账款赶超营收 财务总监IPO前离职

2017-07-14 中国财务总监网
 

  2014年12月中旬,大洋泊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洋泊车”)对外宣布,拟冲刺IPO并接受银河证券的上市辅导。8个月后,市场传出银河证券对其终止辅导的消息。近日,这家公司在证监会网站披露招股书,再战A股,拟在深交所创业板公开发行3200万股。

  净利飙升背后:补助+裁员+控费

  新近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4-2016年,大洋泊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31亿元、3.06亿元、3.81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是705.78万元、1983.69万元、2914.38万元。

  这份成绩单看似增速惊人,实则很难经得起推敲。2014-2016年,公司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政府补助分别为288.07万元、1214.56万元和233.9万元,因此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70.05万元、991.64万元及2772.87万元。挤掉水分后,公司报告期内前两年净利不足千万元,最后一年也没碰到3000万元的IPO净利线。

  令外界疑惑的是,公司2014年营收超过4亿,净利润仅是可怜的500万不到,到了2016年,公司营收3.81亿,净利却飙至2700多万。

  如果逐项分析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成本,《金证券》记者发现,相差甚远的当属销售费用。2014年公司此项支出为1亿,2016年骤减为6801.7万元,相差近3200万元。

  对此,公司解释称,2014年上半年市场行情较好,为了快速建立在全国的营销体系,公司鼓励代理商迅速建立4S店,公司在2014年当期支付1181万元用于补贴代理商建立4S店。因2014年下半年起市场环境变化,4S经营模式将给公司带来的收益及受益期限难以确定,故公司在发生当期一次性计入费用。

  《金证券》记者亦发现,除了激进营销外,极力压缩劳动力成本,也是公司净利起伏较大的重要原因。2014年公司员工人数为519人,2015年为401人,“裁员”比例高达23%。虽然2016年为467人,但相比2014年,仍缩减10%。这与其他公司上市前招兵买马截然不同。

  讨债名单一大串,大洋疲于打官司

  作为一家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提供商,大洋泊车的产品主要面向房地产、政府、企事业单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领域等客户,尤以房地产开发商为主。回首2014年,房地产市场风云突变,各项指标高位回落,全国主要城市房价出现集体下跌。2015年,国内房地产市场仍然销售不景气,严重影响了大洋泊车的停车生意。

  特殊的客户不仅让这家公司业绩阴晴不定,而且应收账款余额高悬。

  招股说明书披露,2014-2016年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3.14亿元、3.36亿元和4.25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2.98%、109.79%和111.64%。

  “由于房地产行业资金需求量大、杠杆较高等原因,导致客户回款情况不理想,回款周期相对较长;政府、医院等机关事业单位、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配套等项目,由于审计周期长、审批环节多等因素影响,公司销售款项的回款周期长、进度慢。”公司称。

  事实上,市场担心的讨债难问题,正真真切切地发生着。公司已对部分欠款客户进行起诉,截至2017年4月1日,涉及的应收账款在2016年12月31日的余额为8609.7万元,该部分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3586.5万元。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大洋泊车紧锣密鼓张罗上市之际,公司原财务总监陈丰功于2016年8月4日辞职,同时将其持有的10万股股份转让给他人,转让价格为8.40元/股。

  对于市场种种疑虑,《金证券》记者发送采访提纲给大洋泊车,公司以“处于缄默期”为由未有回复。

相关文章>

阅读排行

学习

文摘

会计 金融 风险 战略 技术

CopyRight © 2004-2024 CFO.CN 中国CFO网 版权所有 中国·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