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CFO网!

全球金融领域三大黄金证书: CFA  FRM  CQF

logo

主页 > 金融与资本 > 资本市场 >

一份优秀的尽调报告是如何炼成的?

2017-01-20 中国财务总监网
 
  所谓的贷款调查工作又称之为尽职调查,英文缩写是(duediligence),很多都习惯将此项工作称之为“尽调”,报告就称之为尽调报告,尽职调查报告是搜集借款人的经营管理信息,对借款人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质疑和调查取证,对借款人所讲述的“故事”寻找破绽,并且要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所做的这部分工作就是贷前调查。
 
  1、对实际控制人等真实性的调查
 
  需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查企业的登记记录、年检记录,了解企业的历史由来、出资人、出资额,确认企业的真实身份。有关法人代表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调查应以工商部门登记为准,不要一味听从企业介绍的情况,对申请人提供的有关企业领导人学识水平的凭证应以原件为准,并可向教育行政部门了解其学历的效力。对其个人品行的调查应面向申请人的员工和客户,并要了解他们在相关企业任高级职员以来的情况。
 
  2、充分了解客户
 
  年龄方面,30岁以下、50岁以上的,风险比较大;合伙方面,以别人名义借款的、两人以上合伙的、找人顶替或代签的,都是风险点;性格方面,太老实的不好做,蛮不讲理的不能做,雷厉风行、风风火火的可以做;经验方面,行业新手、初次购买、自己没有机械设备的,风险比较大。
 
  3、深入调查现场
 
  客户调查一定要到现场,要到客户的家里去、到客户的工地去、到客户的办公场所生产场所去,多聊多看多拍照,了解第一手的资料,为自己分析客户提供佐证和依据。贷前调查一定要全方位地了解,想到的,就去了解。调查申请人的应付款帐簿、明细帐,了解申请人拖欠他人的明细帐项、拖欠时间长短;另一方面可向被拖欠企业电话或发函,调查申请人拖欠他人货款的原因,从而摸清企业的一贯信用道德和偿债能力。
 
  4、生产经营管理能力调查
 
  一要查看申请人近两年各项指标增长率、增长幅度,尤其是市场占有率的变化更能反映企业竞争力的变化。二要查看申请人近两年应收帐款的数额、增减率、帐龄,防止企业虚增销售额和利润额,也可以向其上游企业了解拖欠申请人款项的原因,从而侧面了解申请人的产品质量、竞争力和市场前景。三要通过财务费用、资金周转率、销售利润率、单位产品毛利率、管理费用等指标来判断申请人管理能力的变化。四要通过申请人交纳电费、水费的变化情况来了解其生产量和开工率的变化情况,一般企业的生产量与能源消耗成正比,这样可以避免只听申请人的一面之辞。
 
  5、盈利能力的调查
 
  目前比较简便的办法是到税务部门了解申请人所得税的交纳情况,这样申请人的净利润额一目了然;如果申请人提供给银行的会计报表与提供给税务部门的报表不一致,则可与税务部门、申请人一起分析原因,以便银行能清楚地知道申请人真正的盈利能力。
 
  6、多收集资产资料
 
  调查时,要尽可能多地收集客户的资产方面资料,特别是方便处置的资产,如车辆、机械、生产设备等,将发票复印后,收集归档,便于后期的诉讼和执行。部分企业的银行借款不放在相应的科目核算,以调整自己的资产负债率,还有的企业将应付票据如银行承兑汇票,不进行帐务处理;也有企业对提供担保的情况根本不作登记,给银行贷前调查带来许多假象,目前相对可行的办法是查询央行信贷登记系统,当然通过民间的信用评价也可以打听关于借款人的一些信息。
 
  7、始终怀疑一切
 
  要对经销商和客户提供给你的一切信息资料都持怀疑的态度,然后通过自己的调查取证去逐一予以排除。要把具体的数字和信息找出来,模糊的或大概的东西,一概不接受。不能因为是大客户或规模大的企业,就认定其还款能力强,往往越大的企业,对外的融资担保贷款越多,要将真实的财务数据和生产经营状况调查清楚。对任何客户都持怀疑的态度,客户就一定会想办法来证明自己的还款能力。
 
  8、关键点要讲透
 
  合同一定要宣讲,让客户明白我们的作用,是干什么的,没有我们,贷款就下不来,车辆机械就买不了,那么再好的事业再好的项目也都做不成。告诉客户,未来的两年、三年都是与我们打交道,要严格执行合同,不然就会有损失。合同的关键点要逐条告知客户,讲的越细越好。有时,销售人员对客户会有乱承诺,这些承诺,将来都有可能会影响到还款,在调查时要注意了解,要把这些都给客户点出来,讲清楚。前期对客户的约定越好,后期的管理工作就越好做。贷前调查如果有疏漏,就会给贷后管理留下隐患。
 
  9、重大事项及时通报
 
  要告知客户并要客户答应,在还贷期间,如果出现电话号码变更、住所变更、企业股东变更、企业住所变更或出现企业破产、清算、查封等其他重大事项时,要及时通报和信公司,便于后期的管理,防止出现误判。
 
  ▎本文转载自金融人士备忘录,再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相关文章>

阅读排行

学习

文摘

会计 金融 风险 战略 技术

CopyRight © 2004-2024 CFO.CN 中国CFO网 版权所有 中国·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