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CFO网!

全球金融领域三大黄金证书: CFA  FRM  CQF

logo

主页 > 人物 > CFO观点 >

王善发:亲历中国会计六十年之变

2017-01-03 西江月
 
  1953年的一天,担任沈阳市第一工业局财务科组长的王善发与单位里几个同事一起畅谈理想。
 
  大家都是年轻人,再加上国家刚解放不久,在那个令人心潮澎湃的年代,每个人心里似乎都有说不完的梦想和憧憬。
 
  当其他人侃侃而谈之时,王善发对自己的理想却描绘得有点朴实:“我什么也不想,只要能成为财务这个领域的一个普通专家就可以了。”
 
  60多年过去后,当年聚在一起的那些青年,都已经进入耄耋之年,王善发也从财务第一线的一名普通工作者成为业内知名的财务专家。其实,在这60多年的时间里,发生改变的并不只是这些人的人生轨迹,还有中国会计的变迁。
 
  初涉会计
 
  1929年,王善发出生于旅顺一个名叫东北山的村庄里。在王善发的少年时期,家里生活还算富裕,这让他得以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
 
  1943年,时年14岁的王善发进入到日本人开办的南满商业学校就读。两年后,抗日战争胜利,管理学校的日本人全部遣散,王善发的学业连同南满商业学校的命运同时戛然而止。
 
  四年后的1950年,在村里做文书工作的王善发被旅顺市中心区政府调到区供销合作社做会计,从此,他的命运就和“会计”两个字紧紧捆绑在一起了。
 
  初到供销社的王善发由一位老师傅带着,负责其中上百种商品的36本商品分类账的记账工作。王善发需要将每种商品每天的销售收入、成本、毛利情况记录下来。
 
  “那时候没有周六日,也没有节假日,整天忙着记账,有时候要忙到半夜。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当时老师傅叮嘱我,要用红笔记录亏损。”王善发回忆道。
 
  当年夏天,旅大市供销合作总社举办了一个会计培训班,王善发第一次系统学习了会计原理课程,知道了什么是借贷记账法。
 
  踏实肯干,加上成绩优异,在培训班结束后,王善上调到旅大市供销合作总社,成为了一名科员。
 
  短暂的工作后,朝鲜战争爆发,王善发被组织抽调到旅大市委党校进行集训,准备抗美援朝。集训结束,战争也接近尾声。于是,王善发就又被调到刚刚成立的东北人民政府人事部下属的一家企业(后划归东北人民企业公司)做主管会计。
 
 
  老国企的账房先生
 
  “那时候企业的账很简单,没有人催着你要报表。”王善发回忆道,“把报表上交到人事部,领导都不一定看。制作报表也很简单,根据所在单位的生产需要,需要什么科目自己设。”
 
  在王善发看来,当时的企业会计工作之所以简单,主要是因为计划经济体制下,会计工作只是承担了账房先生的作用。对于这一点,王善发在后来的工作过程中有了愈发清晰的认识。
 
  1952年,东北人民企业公司和沈阳市人民政府企业局合并。王善发成为企业局财务科的一名科员。在此后的42年时间里,虽然企业局的名称几经变换,叫过第一工业局、机电局、机械工业管理局等等,但王善发一直没有离开过该单位,只是职位从最初的科员变成了副科长、科长,一直到副总会计师。
 
  当时企业局下面有400多家大大小小的企业,但王善发发现,不管是在什么类型的企业当中,会计的功能都相对比较单一。
 
  “可以这样说,在纯计划经济的年代,企业会计的作用就两个。一个是记录费用、核算成本,最后反映利润多少;再一个就是资金运营,为企业生产筹集资金。”王善发总结道。
 
  当时王善发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每年年初和银行工业信贷处共同研究每一家企业当年需要划拨多少贷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家大型企业需要生产多少东西,需要购买多少材料都是上级给制定好的。
 
  “那时候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很小。”王善发回忆说,“像企业盖宿舍都得报局里批准。我记得很清楚,1960年左右,盖职工宿舍一平方米的造价大概是120块钱。”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会计功能单一、不被企业所重视的现象得到了巨大改观。
 
  改革开放后的会计新面貌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逐步被人们认识。
 
  “过去我们一位领导曾经说过,‘会计就是算成本’。但是文革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开始提倡会计下车间,这说明企业开始重视会计对于生产经营的管理和指导作用了。会计也的确对企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强力助推的作用。比如,在会计的指导下,企业开始搞车间成本核算,车间设成本员,这样一来,班组核算就有实际意义了。”王善发总结道,“而且,也正是从改革开放后,开始有了‘管理会计’这个名词。这也说明人们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上了一个台阶。”
 
  会计工作被重视的另一个佐证是“总会计师”这一职位重要性的提高。在王善发的记忆中,改革开放之前很多企业都有总工程师,但除了一些大企业之外,很少有设置“总会计师”。但改革开放之后,设立总会计师这一职位的企业越来越多。1981年,经中共沈阳市委经济工作部任命,王善发自己也成为了沈阳市机械工业管理局的副总会计师。
 
  在改革开放后中国会计大发展的过程中,王善发所在的工业局财务科承担了“指导员”和“宣传部”的职能。
 
  所谓“指导员”是指,工业局财务科所起到的业务管理作用。每年工业局财务科都会对下属企业的成本、利润等指标进行考核,定期检查企业的核算流程是否有漏洞,并提出改进意见。
 
  而所谓的“宣传部”,是指工业局财务科会组织下属各家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交流,总结优秀企业的先进经验,并加以宣传落实。
 
  除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中国会计的发展出一份力之外,王善发在亲身感受到中国会计的巨变之后,也试着从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学当中为中国会计的发展添砖加瓦。
 
  在担任机械工业管理局副总会计师和机械工业会计学会副会长期间,王善发先后在下属企业推广了价值工程、目标成本等一系列先进的会计理念。
 
  1981年,我国开始提倡厂长负责制。其中,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制订厂长的经济责任——每年上级部门都会针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指标与厂长签责任状。为了配合此项工作的开展,王善发撰写了《提高行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浅谈工业企业主管部门的经济责任制》一文,为主管部门和企业之间的经济责任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该论文被沈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中国机械工业会计学会、辽宁省机械工业会计学会、沈阳市会计学会评选为优秀论文。
 
  此外,王善发还与东北制药总厂原总会计师乌人玮以及电子工业局原副总会计师李静寰联合撰写了《工业企业内部经济核算》一书,反响良好。
1 016
  会计的变与不变
 
  回望60余年的会计工作经历,王善发感受最深的是会计职能的巨大变化。在这段时间里,会计从建国初期的“账房先生”,变成了整个企业生产经营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
 
  “我感觉会计是一门科学,是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支柱之一。企业的发展和正常运转离开会计必然会产生混乱。同样,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离开会计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王善发如此总结会计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后,中国会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善发为此而欣喜,但他同时提醒会计的接班人,会计工作中有一些东西不能变。“做会计工作,职业道德是第一位的。我希望年轻的会计人员一定要牢记这一点。过去,有个别的会计师事务所违反职业道德,帮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我希望年轻一代一定要实事求是。”
 
  王善发还用简单朴实的话语向年轻一代的会计人传达了应该如何遵守职业道德。
 
  “第一条就是要以企业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规范,制度准则要求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第二条就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会计工作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把10块钱成本说成是9块9毛钱。这不是吹毛求疵,而是原则问题。会计必须如实反映整个的企业经济运行状况,丝毫不能作假。”王善发总结道,“我想会计工作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所以会计人员要热爱本职工作,并为之努力。”
 
  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一幕,王善发曾经将自己的理想描述为“会计领域的专家”。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他早已达到了这一标准,但直到现在,他还依然十分谦虚。“现在我也不能说自己就是成专家了,但是我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尽心尽力地拼搏过。所以,回忆这一生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60年间,中国会计的发展轨迹画出了一条完美的上涨曲线,而王善发几乎走遍了这条曲线的每一个重要的节点。因此,他的命运几乎和中国会计的发展轨迹完全重合。在这60年的时间里,中国会计有了沧桑巨变,王善发也在这股洪流中实现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
 
  ▎本文转载自中国会计视野,作者西江月 ,再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相关文章>

阅读排行

学习

文摘

会计 金融 风险 战略 技术

CopyRight © 2004-2024 CFO.CN 中国CFO网 版权所有 中国·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