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万之争”发生在险资举牌数量增大和节奏加快的背景下。今年A股市场就有36家公司被不同的险资举牌,从数量上来说已经超过过去5年的两倍多。险资举牌从节奏上来看今年下半年有明显加快的趋势,单12月份就有9家公司被险企举牌。
事实上,险资举牌行为对于险资大类资产配置的影响较小,在市场震荡疲软的背景下险资历史权益类投资占比在10%左右。今年以来,险资股票和基金投资占比开始提升。今年前10月股票占比达到13.66%。笔者认为,明年险资权益类投资占比依然有上升的空间。
被探究最多的是,为何在这个时点上,险资频频举牌。笔者认为,监管放宽是险资举牌的前提。特别是保监会提高了对于险资投资蓝筹股票监管比例上限,对险资举牌蓝筹从制度上提供了便利。此外,国内市场利率水平不断下行,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也受到了挑战,尤其险资中需要重新配置和新配资产的收益率压力更大。在资产荒背景下,保险增量保费高企,配资压力导致险资倾向于二级市场。
此外,笔者认为,保险公司在年底增持,也可以享受会计处理带来的投资收益。从会计学的角度看,举牌的权益法记账可以节约资本占用,此外险资举牌也是避免股票市场波动,在报表上覆盖资金成本的最佳方法。
不过,发展模式决定了经营方式不同。现在举牌公司多为中小民营保险公司,传统大型保险公司依然以稳健为主。
此外,保险公司这几年的风险偏好有所提升,也是受到了保险负债成本上升和股市走强两个因素的影响。
保险公司上市的不多,以大型上市公司为观察窗口,特别是从四大上市保险公司协议存款到期情况来看,2015年协议存款到期量大幅上升,而今后两年的到期量也维持在3000亿元的高位。这部分资金存在配置压力。
从保险公司投资资产配置来看,从2013年到2015年中报,综合国寿、平安、太保三家公司情况来看,固收类投资占比逐年下滑,下滑幅度达到5.9%,而权益类占比却逐年攀升,上升幅度为6.2%。投资性房地产类和现金及其他类变化不大。即使在固定收益投资类别中,保险公司也主要增加了信托公司信托计划、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债权投资计划等资产的投资占比,用来替代定期存款和债券投资。
三家公司投资规模较年初有较大规模增长,合计有6%左右占比的固定收益投资转化成权益类投资。今年总投资收益率因资本市场波动受到影响,但全年预期收益率依然好于上年。
另一方面,在二级市场上频繁举牌的保险公司,如安邦保险、前海人寿、阳光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国华人寿等,多为中小公司,走传统保险公司建个险渠道发展的模式已很难走通,而借助万能险则能获得保费飞跃增长,实现弯道超车。
他们负债端成本较高,一般在6%以上,因此他们对于资产收益率的要求更高,在资产荒的情况下市场也倒逼这些公司寻求获得更高收益的投资方式。所以他们在权益资产配置上将更为激进,以获取更多利差收益以及业务规模。
从规模保费的角度来看,很多民营保险公司已成长为中大型保险公司。今年前10个月,富德生命人寿、华夏人寿按规模保费统计,已经位列第三、第四大寿险公司,规模保费仅次于国寿和平安人寿,超越新华人寿和太保人寿。安邦人寿、前海人寿位列第十、第十一。不过,他们规模保费虽然增长很快,但标准保费较少,而标准保费才是考量寿险公司内含价值的核心指标。
笔者认为,险资举牌更多是为集团战略服务,并非保险业务本身的投资需要。如果从长远角度来看,激进就意味着风险。特别是现阶段我国保险资产负债不匹配度较为严重,超过5年久期的保险资产和负债匹配度较低,因此寻求资产和负债平衡是保险公司稳定经营的核心,这是保险投资的核心驱动因素。
对于越来越激烈的险资举牌,保监会还是对于“进击的保险公司们”提出警示。保监会本周公布《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指引》及《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其中分别对银行存款投资、固定收益投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投资的关键环节制定了内控标准和流程,将有效防范上述投资领域的主要风险和问题,比如股票投资领域的资产配置风险、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风险等问题。(南都经济评论员 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