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CFO网!

全球金融领域三大黄金证书: CFA  FRM  CQF

logo

主页 > 人物 > CFO观点 >

【CFO实践谈】将财务的路越走越宽

2015-01-15 中国财务总监网
 
糊信封出来的财务经理
 
“在上海14年了,在家乡北京人眼里不像北京人,在上海人眼里又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按PPT讲很差但是脱稿就能讲得很嗨,思维很跳跃,下属经常要提醒把自己拉回来……”,这是杨川麟对自己日常状态的描述。很难想象这是在说一个财务高管,尤其是在博世这样的企业,似乎与严谨的财务人形象大相径庭。但或许,这也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杨川麟是首都经贸大学财务专业毕业的,毕业三年后就一次性通过了注会考试,但是职业初期的发展并不顺利。毕业后他曾拒绝去国家分配的国有工厂报到,选择了自谋生路。但谁也没有想到,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销售打印机的公司做市场推广,而具体的工作就是给用户寄送产品宣传手册。那时候每天要寄送700册资料,每一封都要抄写地址、人名、装袋、粘贴,这样的工作日复一日,一做就是半年,一般大学毕业生很难体会他当时是怎样一种心情。
 
回想起这段经历,他说:“无数次想放弃,不过在咬牙坚持下来以后,现在觉得很有收获,这个经历给我的底线——一个人能接受的工作枯燥程度的底线,赋予了极大的弹性”。现在经常有实习的90后员工言必称要做有技术含量的事,要做创造价值的事,杨川麟也会给他们讲起这个故事。在笔者看来,这并非是务虚之言,如果把能力和心态看作是职业发展的两条腿,那么职业经历实际上是两者相互平衡的过程,毋庸置疑,这段经历会让杨川麟之后的职业道路上更容易找到平衡。
 
半年之后,他很幸运地转到了财务岗位,说他幸运,因为他本来就不是以财务岗位招进公司的。之后几年,他基本上把财务各个岗位都做了一遍,并且升职为财务部副经理。渐渐地,他发觉日常业务工作已经没有多大意思了,又主动地揽了ERP项目实施的活,这样一直到最后离开这家公司。他的财务生涯就是从这里起步的,也是从那时起,在他的概念里,似乎没有什么工作是应该或者不应该做的,也没有哪项工作是不能做的。
 
完成职业的跨越
 
对杨川麟影响较大的第二家企业是美国德尔福集团,当时还在通用汽车旗下。最初应聘的职位是财务分析,但实际进去后的工作内容是寻找合资对象、做尽职调查、完善合资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制度体系等,先后做了3家合资企业。3年他后被总部派驻到上海,独立管理一家企业的财务管控。在随后的数年里,他的职责不断拓展,从IT、人事、供应链到后来参与运营,最终成为德尔福全球刹车底盘事业部财务总监,接受美国、印度等区域财务总监的汇报。
 
遗憾的是德尔福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并不能挽救在美国本土的颓势,在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的那段时间,德尔福也将自己的一些业务进行了出售。作为财务总监,杨川麟的心情并不好受,但工作还得做。他先后参与了4个BU的出售,包括谈判、路演等,直到最后自己所属的底盘事业部也出售后,他也离开了这家公司。“卖到最后,突然发现已经没有什么可卖了,就把自己也卖了(笑)”,杨川麟说。
 
随后他加入了博世,这一年是2010年。对于这个决定,杨川麟非常笃定,虽然当时手上也有几家知名公司的offer,但博世有一个他无法拒绝的理由:博世在2008年中就对他发出邀请,而他一年半以后才正式加入,博世已经等了他一年半。一家企业愿意从不同的企业文化和商业模式中吸取不同的养分,有这么长远的眼光培养后备梯队,当时给了他极大的震撼,也使他最终选择加入了博世。
 
无所不包的管控之手
 
加入博世之后,杨川麟就被派往德国总部工作和培训三年,直到2012年底回来接任中国区总部财务总监一职。同样是财务工作,杨川麟在博世有的是不一样的感觉。譬如财务预算,在他以往的经历中,通常是财务先收集信息,汇总出一份计划,然后交给领导去决策。而现在他要做双向分析整合,并做出合理的解释,而且还要自己寻求解决方法,帮助或者带领相关部门去实现预算目标,这样整个过程沟通的复杂性和挑战要大很多,也有趣的多。
 
他下面有一个财务管控团队(Controller),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部门。对于这个部门的定义,博世有一句话来形容——在公司里没有哪一个部门和业务是不能被管控的,足见其职责之大。具体来说,财务管控团队有三个角色:问题或偏差发现者、沟通者和修正者。管控的对象可能是一个部门的预算、一笔投资或是一个新产品。这要求Controller不是一个只做报告的人,而是一群财务管理的专家,他们要从商业的角度帮助业务健康地成长。
 
对于这个部门的管理,博世采取的是一个矩阵管理的方式,事业部方面主要是从纵向的角度去看,如产品线、成本中心和法人单位,而中国区总部是从横向来管理,关注区域汇总和资源整合。这样通过两条线对整个中国区的财务事务就有了全面的管理,也形成良好的互动和整合。
 
财务管理者是复合体
 
在杨川麟的想象中,财务管理者的角色应该是一个复合体,可能像是一个猫头鹰,冷静地观察、思考并提供方案;也可能是一个守门员,是守护企业运行和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这些还不够,他认为,财务还应该是一个医生,告诉企业是健康还是生病了,是感冒还是发烧,应该怎么治,不仅要告诉其他人如何提前预防癌症(大企业病),还知道如何用简洁有效的手段去快速解决感冒问题;另外还可以是一个警察,利用合规性和体系性,把很多问题提前扼杀在摇篮里;还可以是一个记者,能看到一个趋势、能够总结出来一些东西,然后让别人跟着你……
 
“前两个角色是财务人员比较容易做到的,但是绝不应该停留在这个层面,而后面几种角色还需要一些驱动的能力,在懂行业、商业和经济周期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带领团队协同作战”,杨川麟说,“对我来说,我会看未来企业要往哪转,哪个工作更有意思、更能给企业创造价值,然后努力把它做好。
 
作为一个财务管理者,杨川麟的经历已经是非常丰富了。在博世之前的德尔福,他还兼任过不同BU工厂的总经理,如电池厂、门锁厂、排气控制厂等。如今他主管着博世的财务、行政、IT系统管理和数据安全等,而且还建立并领导着中国区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截止目前,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已经顺利纳入了中国区的7家公司、近20%的业务。但他觉得这些还不够,因为整个流程还不够自动化,而且覆盖的范畴还不够完整,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我一直的想法就是,以财务为基础延伸到和其他商务部门的有机整合与流程贯穿,沿着这样的思路,总是能发现一些好玩的、对企业有价值的事情,我觉得这是财务人员应该去走的一个方向”,杨川麟说。
 
那么关注太多会不会分散注意力呢?对此杨川麟解释说,好的时间管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他的时间可以说是对半分的(传统财务与非财务),会议全部通过日历进行安排,再加上好的会议和归档习惯,时间是够用的。“我觉得财务数据是一座金矿,值得我们花力气去解析、去挖掘,但我会找出最关键的前三位问题,然后集中、持续去改进”,杨川麟说。
 
但是说到改变,财务作为后端很容易被动,这就更需要主动地去沟通、说服和驱动,要从后端走向前端。其实财务要守着后端是守不住的,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的工作在定义好规则之后都可以由系统自动完成,那企业对传统财务人员还有多少需求?真正传统意义上的阵地已经快守无可守,如果不把关注点放在业务相关的地方来,财务的地位肯定会被慢慢地弱化。在他眼中,企业管理中的灰色区域非常大,财务人员应该尽可能地主动进入这一领域,这样才可能在未来把路越走越宽,而其中财务负责人的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后记
 
Eric(杨川麟)是CFO实践谈的老读者了,据说我们每次发的邮件他都会从头到尾看一遍,终于现在别人也可以看他的故事了。说到我们每周发的邮件收到很多意见,Eric说,挑刺很容易,做点好事是不容易的,没有人批评就很好了,如果再有人说两句好话那就幸运得一塌糊涂了。好吧,虽然我们由衷感谢热心提建议的人,但我们也很高兴听这句话,就把这句话送给Eric以及和他一样在不断尝试新的领域并且坚持不懈的人共勉吧。

相关文章>

阅读排行

学习

文摘

会计 金融 风险 战略 技术

CopyRight © 2004-2024 CFO.CN 中国CFO网 版权所有 中国·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