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楼梯响,未见人下来。“高考改革方案失约太久了!”对于一直关注高考改革动向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来说,等待太过漫长。为了推动官方高考改革方案出台,21世纪教育研究院已经于今年推出了第三个版本的民间高考改革方案。
2011年之后,教育部每年都放出声音表示高考方案“年内出台”,但屡次爽约。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长袁贵仁表示,高考改革方案目前正在加紧论证,已经有了初步意见,“但我们还在考证它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风险性。将力争在今年7月底之前出台。”
8月已经进入尾声,方案再次爽约。在几位受访专家看来,高考改革迟迟未出的核心原因在于多方利益博弈,具体到地方就是地方招生办的权力可能被架空,既得利益无法保障。高考改革要动真格必须从招生制度入手,而改革招生制度则相当于革了地方招生办的命。
然而,直接参与高考方案制定的专家则表示,在方案制定过程中尽可能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既包括地方招生办也包括了专家学者。但从征求意见的情况来看,招生办的意见和专家意见出入特别大。但正式方案不可能顾及所有观点,想要直接一步到位不是很现实。同时,他也承认在改革过程中有既得利益团体的存在,在其看来,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也有专家对此轮改革表示不乐观。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如果招生方式不改,特别是总分录取模式不改,高考的“劣根性”就永远不能消除。在其看来,将考试招生的主体由政府还给学生和大中学校,将评价的自主权赋予独立第三方专业组织,应作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首选目标。如果偏离这个中心目标,或不在这方面下功夫,这场改革最终会成为一场无效的折腾。
民间方案催生“正版”
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总体上看,我国考试招生制度符合国情,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此前则表示,高考改革将是整个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起草工作的专家组成员、教育体制改革专题组组长、沈阳师范大学教授孙绵涛在8月19日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教育部高考改革总体方案预计年底将正式出台。
事实上,高考改革方向早在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以及去年底公布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都有提及,主要是“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但在如何落实这些目标上,却给高考改革方案制定者出了难题:步子太小,肯定不行;步子太大,又会遭遇现实利益格局的强大阻力。
尽管中央的高考改革方案迟迟未出台,但从地方到民间高考改革方案已率先出台。
2013年10月,北京市率先发布了中高考改革的征求意见稿,尤以英语分值下降30分最引人注目。当时北京宣布将在2014年上半年发布正式方案,但至今没有下文。今年1月起,已有十多个省份都在会上表示,他们的地方改革方案已经完成,将在2014年发布,从2017年开始实施。不过,有一个前提,他们要等教育部的总体方案出台之后才能发布。
民间高考改革方案的步子则迈得更大。7月7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公布《以招生录取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进高考制度改革的建议》,这是该研究院继2007年、2009年之后针对高考改革发布的“第三版”民间方案。与前两版相比,此次发布的方案将关注点集中在如何实现“招考分离”上,提出以招生录取制度改革为突破点,形成高校自主招生、高校和学生双向多选的招生录取制度。
一份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领衔的建议也于7月20日公开发出,认为高考改革的唯一出路是招生主体由政府变为学校。
一位参与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的专家透露,国家基本已经有了一个方案,但是具体何时公开自己尚不清楚。他希望最好能在9月份以前出,这样按照“高考改革方案提前三年公布”原则,最早才可能在2017年开始实施。
按照程序,教育部定稿后,要经过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再对外发布。
据《南方周末》报道,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讨论高考改革方案,但何时通过仍无明确的时间表。
上述参与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的专家指出,在高考和调研制定方案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有不同意见。只能是寻求大多数人都认可的方案。
此外,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改革方案还建议恢复全国统一命题。目前来看,难度很大。
取消地招办?
高考方案延缓出台的分歧,体现在命题、考试、招生录取各个环节。在受访专家看来,检验改革力度,最直接的标尺是:改革主要是从科目调整入手,还是从招生方式入手?
“高考改革的重点应该从招生制度改革入手。”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说,只要从落实高校自主招生权力和责任的角度考虑问题,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现有的招生录取制度,决定权掌握在政府招生办的手中,由招生办根据学生填报的志愿向高校投档,学校无法选择学生,学生也无法选择高校。
两份“民间方案”,不约而同都将重点指向高校的自主招生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方案的重点就是招生录取制度改革。该方案的主要撰写人熊丙奇认为,高考制度的核心问题是招生录取制度,如果分类考试仅仅是对考生进行高职技能性考试和本科学术性考试的简单分类,在录取阶段还是按照分数从高到低排序集中录取,那么就不可能改变“唯分数”的现状。
在储朝晖的方案中提出高考改革的唯一出路是招生主体由政府变为学校。他认为,中国现有高考招生体制的根本性问题在于,行政权力僭越了专业职能,考试和招生完全由政府主导和实施,以非专业的方式统揽包办,导致高考招生过程既不专业,也难实现实质公平。政府多重角色集于一身,牢牢把控了高考招生的内容、标准、选择权力,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专业力量在有限范围内辅助,专业性不强,只能依据单一的分数对个性和能力差异巨大的学生进行非专业的判定,导致不同地区间公平矛盾日益突出;招生以计划体制为基础,较少顾及学校和学生的需求,也不考虑区域人口和入学比率的变化。
他们敢于对招生主体大刀阔斧地改革依据是,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发布,提出了要探索“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在他们看来这就意味着政府要将办学自主权交给学校,政府招生办要退出录取环节。
不过,此项改革涉及利益之广让他们也自问,“真的这么改了招生办今后管什么?乃至招生办今后存废都是问题。”
2013年储朝晖受某市招生办之邀前往讲课,力推自主招生,课毕被质问:“按你这么讲,我们招生办就该撤销了。”
事实上,储朝晖也曾经专门撰文,建议“取消地招办”。他认为,现行招生体制在其中设置了一位“超强媒婆”——地方招生办公室(地招办),它是计划体制和政府包办教育的产物,其权力来源于各级地方政府,因而它既没有必要向考生负责,也没有必要向高校负责,造成在这种招生体制下责、权、利分离。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在于改变地方招办的功能,使它仅仅作为信息传输机构;或干脆取消地方招生办公室。
同时,他认为高校应组织由直接从事教学的教师和专家组成的招生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参考考生全国统考的成绩,让考生与学校之间直接交流,增进了解(如面试),双向选择。尤其是高校对考生的志向和潜能要有所了解,而不仅仅是统一考试分数,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因材施教,依据个性化的设计实施教育教学。
按照民间高考方案,各级招办等行政机构就要退出高校招生环节,成为独立的监督和服务部门。上述参与高考改革方案的专家认为,若真如此,改革等于先革教育行政部门的命,从我们征求意见的情况来看,招生办的意见和专家意见出入特别大。
据储朝晖了解,目前招生办关注的是自己这个机构还能不能存在。而在他看来,招生办的存在也是高考改革的阻力之一。储朝晖认为,这项改革没有什么折中的办法。一定要明确招生的主体是考生和高校,政府不能包揽招生和考试。把政府包办的招生变成学校与学生双向互动自主选择是改革的关键。
扩大学生选择权
事实上,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大方向:“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今后,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部分将更为重要。”孙绵涛透露,今后高校也将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化录取机制。而招生录取制度是高考改革的重点,将形成高校自主招生、高校和学生双向多选的招生录取制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顾也力认为,要实现多元录取,真正让高校有自主录取权,才能解决根本问题。“现在高校招生还没有完全的自主招生权,还是靠分数线划下来,只有985、211高校可以提前进行百分之几的自主招生。”他呼吁,应该尽快让高校能够自主考试自主录取,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不过,在储朝晖看来,如果仅仅是扩大了学校的自主权,但却没有扩大学生的选择权,这样的放权,只是把权力从政府部门的口袋转移到学校的口袋,受教育者的权利并没有增加。这样的高校自主招生,一方面由于缺乏外部监督尤其是来自受教育者的监督,可能制造招生腐败;另一方面,高校自主权扩大,可校际竞争却没有增加,各自为政地自主招生,反而加重学生的负担和焦虑。
他认为,高考改革的核心价值,在于切实扩大学生的选择权,选择考试、选择教育、选择大学,基于扩大学生选择权的高考改革,建立学生和学校的平等关系,实现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基于扩大学生选择权的高考改革方案,着眼点不是考试科目改革,也不是给大学多大比例的招生自主权,而是让一名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选择大学,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自由申请入学制度。
更重要的是,学校被学生选择,而不仅仅是学生被学校选拔,这将完全改变教育生态,学校间的录取批次、等级自然消失,办学者必须对受教育者负责,否则就可能从一流沦为二流,甚至因没有学生选择而被淘汰。
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按照教育部的计划,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不会立即全面推开,一些经济发达、教育改革已有一定基础的地区都有望列为试点省份。上述参与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的专家介绍,按照目前的定稿,上海、江苏将成为高考考试招生改革的试点地区,其他地区的改革进程将视试点情况而定。孙绵涛透露,辽宁省教育基础好,预测可能会成为国家高考改革试点省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