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今天,传来下面这个消息是令人惊讶的: 美国《财富》杂志7月8日公布了“2013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国上榜企业创下新高增至95家,继续位列世界第二。其中,来自内地和香港的上榜企业为89家,来自台湾的企业为6家。而内地新上榜的企业有16家之多,位列全球之冠。
从一定意义上,这首先表明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大型企业的规模和数量都在同步上扬。但仔细分析这些公司的构成,还是建议你别忙着称赞祖国风景这边独好,似乎潜伏的忧患更值得探究。
在榜单前十位中有3家中国企业,其中中石油、中石化分别比去年前进一位,位居第四和第五;国家电网位列第七。这说明央企依旧逆风飞扬,扮演着中国企业巨人的领头雁。
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内地上榜的民企只有7家,其中新增两家。
这说明,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民企在当前政策环境下,依旧面临着诸多发展瓶颈,除了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更多是国内由于体制改革不到位,普遍缺乏公平的政策、融资、竞争等外部法治环境,使其在产业结构整体升级过程中困难重重。
另外,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上榜公司打上了这些年投资主导模式的烙印,主要分布在钢铁、汽车、资源、化工、金融等领域,而来自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则较少。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投资主导下,上榜的9家商业银行占据了所有89家公司利润总额的55.2%,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些效益最好的企业竟然最近被上半年报挤兑得集体闹起了钱荒,背后贷款的去向和抗风险的能力都遭受到社会严重的质疑。
另外,今年《财富》世界500强的总杠杆率为8.35倍(以总资产除以总股东权益),美国企业总体为6.65倍,中国大陆企业总体为8.67倍。剔除掉金融企业,中国的非金融上榜企业的杠杆率为4.42倍,而美国同行则仅2.79倍。由此看来,挤出发展中的信贷水分,实现中国经济平稳软着陆任重道远。
这个榜单带有强烈的政策经济学的痕迹,无疑是对此前权力主导中国经济发展进行了强有力的佐证。据人民网统计,约60%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的总部集中在北京,包括三大石油企业、三大电信运营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等。北京是中央核心权力机关集散地,如此格局不禁让人产生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联想。
国外财经观察家分析说,在过去30多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全球第二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和工业品制造国;但与此同时,信贷扩张、过度投资、地方债风险、出口依赖、生态破坏,以及政府的过度干预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公与低效,也成为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沉重代价。
面对世界500强这张表面风光的清单,必须承认这样的观点才是中国经济当下回到快速平稳健康发展轨道的金玉良言。
面对业绩骄人的垄断央企,正如我们面对举国体制下中国数量众多的奥运金牌,结合全民体育和健康的羸弱,实在无法让人欢喜鼓舞。毕竟没有市场主体力量民企的博兴,这样的强势不可能持久。
李克强总理说:“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解决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就是要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
要完成这样的转变,中国经济必须承受速度下降、深层改革带来的巨大阵痛。从这个意义上说,500强上的辉煌清单,只能看做进一步推动变革的号角——中国不仅需要数量巨大的跨国企业,更需要保证质量和成色。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士